Blog on 27th Floor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07/29/05

先是像Mac,然后像Gnome?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Windows Vista beta1出来并且有无数人已经下载安装,早已经突破了微软的1万Tester的限制,网络就是好!

许多人安装之后的感受就是标题那句话,我从BBS上看来的,很有意思。其实昨天晚上我就想写,因为看到了很熟悉的问题:中文发虚,中文不虚但不漂亮(明显是点阵显示很差的那种),显卡驱动安不上,只能800×600,网卡不能驱动因此不能上网,某常用软件不能安装(据说验证版本号的都不行),IE7居然上不了Yahoo邮件。多么熟悉的问题啊,如果常看Linux讨论的话。

界面上据称模仿MacosX的很多,似乎又有人说有些Gnome的味道,有意思。

Mac版上的问题跟Linux差不多那是因为Mac用了一个UNIX的核心,本身就是差不多的。难道现在Windows也有相似的变化?或者操作系统殊途同归,最终大家都趋向一致了?当然,人家只是Beta1么。

07/29/05 10:06:1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8/05

《基地》三部曲中的科幻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也说不好就是幻想,说不定哪天实现了,还要把阿西莫夫捧上天。

正常人的地方绝对不再用机器人,原因是它们造成了很恐怖的后果,但最后会发现整个世界实际上一名2万岁的机器人在管理。

距离都用秒差距来表示(秒是角度的话,不知是以什么长度为半径?)。

人类发现了超空间,就是太空中的近路,通过这种路可以很快地到达目的,但需要进行很复杂的计算,被列为专科学校/军校等学校的必修科目。

可以操纵重力,不但可以屏蔽它,还可以用它做为动力驱动飞船。

核反应堆可以小到一颗豆子,再也没有能源问题。

整个银河有数十万百万可住人的行星,并且基本都住了人。

除了研究神话的,没人知道阿尔法是什么意思。

整个银河人类都讲一种银河普通话,可以走遍银河不要翻译。

除了人和机器人,没有什么新的不可思议的智能物种出现。

但人可能会变种,有雌雄同体的变种,也有的变种可以探测甚至修改他人的情绪。

机器人有相当智能。

月亮是银河的真正总部,但只有机器人在管理,其基地入口在月亮背面离亮面不太远的地方。

地球已经被核毁灭。

银河首都行星上可能会有400亿人,并且这些人全部从事行政工作。

有的行星上有巨鸟。

人可以方便地改造行星,使其适宜居住。

有些地方人可以局部地改变小范围的气候。

有些人可以感知其他物体的心灵--假设它们有,如石头,树木等。

人用电脑不再敲键盘,可以用动作或语言,甚至用大脑直接指挥。

不用再编程,计算也不用考虑算法,告诉电脑干什么就行了。

人类政治体制上没有进步,要么是帝制,还有皇帝,要么或紧或松或真或假的议会政治。

07/28/05 20:28:34,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7/05

尽量使用自由/开源/免费软件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如果不交钱的话,就是在Windows下面,现在也有很多非常好的、足够用的自由/开源/免费软件可供日常使用,这些软件的存在,基本上可以消除盗版的理由。

Xnview:跟Acdsee(据说是越做越差的典型?)那样的看图、转换软件,免费。
OpenOffice:现在已经有2.0beta,非常好用,开放文档格式,可直接转换成PDF文档,打开Ms office文档的功能可以接受。个人使用绝对推荐。如果要发给别人,可以转成PDF再发。开源软件。最起码不要随便给别人发Doc文件吧。
Yahoo Widget:桌面小软件,原来Mac上的,漂亮,Yahoo收购后免费供应。起码有数字时钟,日历,桌面记事,天气预报。再盗桌面日历的版就说不过去了。
Filezilla:FTP软件,足够使用,使用中没觉得比那些要交钱的差到哪里去。
crimsoneditor:文本编辑。
filezip/7-zip:都是很好用的压缩软件。
Putty:SSH主机连接。
Zonealarm:防火墙。
AVG:防毒软件。其实现在我只有防火墙,这个最近给卸掉了,也很好用,但觉得没有必要防毒了。

都是最近又更新过一遍的,绝对够好够用。其他的Firefox/thunderbird就不用再推了吧。

07/27/05 19:22: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为什么Google能一直领先?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Google一向被认为是最Cool的公司,它的各种举动只怕连自认足够Geek的人也惊叹不已。在咱们这里引起轰动的,就有Gmail和地图服务,现在关于Google进军中国的消息更是满天飞。我想做Google公关应该是比较轻松的,自己不用动,遍世界都是好消息。

Google只是一家成立于1998年的新生公司,现在已经是最大的媒体公司(按市值,并且你认为它是媒体公司的话)。并且神奇的是,这个行星上名气最大实力最为雄厚的软件公司追都追不上它,而微软一向是以追踪模仿然后战胜对手而著名的。先不说邮件升个容量这么难,到现在都没有搞定(有可能说明了Windows平台在较大规模情况下的升级能力,如果Hotmail使用Windows系统是真的话),最新推出的VirtualEarth,也居然被发现连苹果总部都没有,然后微软著名Blog“发言人”说这是因为数据是1991年的 @~@ OMG,不至于吧,一个银行存着几百亿现金的大公司连点数据都搞不到?Carlos评论说,MS快被Google逼疯了,有点意思。

微软在整个90年代都是IT业的霸主,IBM在以前更长的时间里是IT业的标兵,现在呢,只能说是Google,虽然它在哪个方面都不比微软大,但300美元的股价已经足以证明人们对它前景的看好。最让我看好的是,这家公司似乎有无穷的改变的能力,不但有想法,实施也快,如果自己没有,也能赶在别人前面进行收购。也许有人问,这个Google Maps,怎么赚钱哪?这还真不用担心,地图是数字世界跟现实世界联系的最佳手段之一,用它赚钱方法实在太多了。

也已经有人把这个成就归因于Google的文化,比如工程师待遇最好,地位最高,工作自由,一个想法有人支持就可以去做。这应该是对的。但更根本的思路,在于Google已经走上了一条新的企业发展道路。

互联网普及之前,机构与大众之间的联系是很简单的,既不充分,也是单向的,虽然有许多的市场研究公司存在,但据说2/3的市场研究报告都是扯淡,公司想要了解大众的真实想法是很难的。但互联网提供了这个机会,微软就可以在几天之内了解到自己用1991年地图可能是个错误。而以搜索为主业的Google能了解到什么地步?我猜想的是,Google应该有一个全面的世界图景的把握,不但了解这个世界上最先进的一部分人普通的想法,而且很明白这些人对Google任何一个产品的反映。更可以大胆猜想,Google也许根本不需要市场研究,只用研究它自己的访问Log就可以了。甚至于应该有一些人,他们就整天研究Google的搜索使用情况,一方面可以改进搜索引擎,另一方面就是很好的社会研究报告。也许搞地图的小组就通过Google Alert来了解对这个产品的反馈。(除了Gmail中文主页的乱码没人管之外)

这让Google有一种先天的对市场的把握,不光是CEO们在把握,就连普通工程师应该也有很好的把握。这是第一步。下面才谈得上Google的文化--他们很自由,行动很快。良好的市场感觉,加上快速的行动,基本上就是一个公司的理想境界了吧。

Google现在有多少个产品?这个页面上列出了27个,当然还有搜索,Gmail以及Orkut。有风光的,也有不怎么样的。但不怎么样已经不是问题,它可以很快地发现某项产品反应不好,不大,它就可以马上把它放到一边,再做下一个。并且,Beta版也已经被改造成一种可登大雅之堂的文化了。或者说,我们一直在Beta。更传统的产品却不能这么做:不能想像微软会出售一种Windows Beta,除非Windows进化到可以像Gmail那样随时在背地里更新和添加新功能。

这么说,也许太理想化了?但越来越感觉到,Google确实是占据了互联网的制高点了。

07/27/05 00:01: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6/05

一个颇具新意的WEB论坛系统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名字叫做Vanila。作者声称只要最有益的,绝不要无聊的东西。果然,看上去很清爽,一幅最新Blog系统的样子。它分讨论、目录、搜索三个标签页,目录就是不同的子论坛,选定即进入这一目录,显示一连串的主题,主题下跟着谁发的,多少个评论等,左边还有切换目录的功能。确实不错,够简单方便。是不是拿来当Blog也可以呢?PHP+MySQL, GPL.

07/26/05 14:51:41,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Google kh的URL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据yaohua2000 (周-济-是/猪\)@水木社区文章整理。

标准的KH URL如下:

http://kh.google.com/kh?v=2&t=trstrq

其中V表示版本。T是地区。T的值只有qrst,长度从1到18,越长精度越高。q是左上,r是右上,s是右下,t是左下。第一位只能是t。长度为1,即t=t时,表示全球地图,256x256的JPG图片。第二位到第十八位可以是qrst之一,比如当t=tr时,就是全球地图的右上四分之一。这样就可以按四分法逐渐细化地图。注意最原始的图应该是360度,有的展开会没图的,会填黑色。

上述链接即北纬0-90度,东经90-180度部分。再如

http://kh.google.com/kh?v=2&t=trstrqqstsrqttsttq

这是最高分辨率时,即18位都加上,也即进行了17次四分之后的的卫星图片。

这个东西说有用也有,说没用也就没啥大用,如果能记得,倒可以在浏览器里自己找地方玩,或者也可以用于程序,但这应该不是Google正式支持的API,说不好哪天就改了。似乎还有人因为自己写程序取Google的地图被警告了,大家还是用Google官方公布的API吧。

07/26/05 09:55:47,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5/05

总有一些更平等?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我先看了三部曲,现在正在看续一:基地边缘。这里面有个抉择,三种形式的银河前景,主人公得选一个:第一基地,物质文明强盛,可以武力征服别人,统一银河;第二基地,心理史学研究发达,可以预测社会发展,受命也乐意作为其他人的精神导师;盖娅行星,发展出了精神互相渗透,一切物体具有通感的一个地方,从人到石头都是一个统一的实体,精神共享,目标一致。(本文后面有一点背景介绍)

现在银河走到发展的叉道口上,你选择哪一个?

这三个都不怎么样,它们都必然地漠视社会中一大群人,让一部分更具平等。他们的出发点都非常好,都是想让全银河过上平稳的富足的幸福的生活。

第一基地可以保障全银河贸易,哪个地方都要互相通商;但毫无疑问,来自基地母星的公民都比其他星球的公民更平等,在银河中享受更多的权利和来自基地的保护。而它所实行的议会政治,也经常被操纵在首脑人物--市长的手中。

第二基地人很少,通常只是监控着银河的发展,但一旦发展有偏离,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动用精神力量,直接对人家的大脑“纠偏”,让人直接从思想深处回到“正路”上来。

而盖娅似乎更恐怖,人在那里似乎没有个体特征,你要公开你的一切想法,同时也感受别人的一切想法。这样是不是就能构成一个其乐融融的大环境,连天上下雨都按整体利益进行?我是相信总有人有坏想法,就不可能这一群人和物合在一起,构成一种坏的思想?更主要的是,在这个环境里,个人能否就感受到幸福,他是否还能感受自己--虽然书中尽力让这个成为可能。

第一和第二基地的思路,其实都是基于这样一种思维:即总有一部分人,他们更聪明,更明智,他们能想出更好的主意,如果由他们来管理,必然能让人群的整体更幸福。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说不错,但这种想法无一例外地会滑向专制,会滑向对某些个体的漠视,最终引发危机。更甚而至于直接实行这种体制,像《1984》,《我们》和《美丽新世界》,那就更恐怖了。

第三种思路,直接让所有人拥有共同的意识,简直就是另一种高级版:既然让一部分人来想主意对其他人不平等,那就让所有人一块想吧,把他们从思想上绑到一块,大家一块做决定,最终出来就是一个决定。这就直接把不同意见淹死在形成的初期--我是相信不论环境多么统一,交流多么通畅,不可思议的人类大脑还是可以产生出完全不统一的想法的。当然,最终解决方案是把大脑去掉。

第三种思路--盖娅形成的原因,书中讲是由于机器人的实践。机器人是人造的,他们有三大规则,一不可伤人,不可看人受伤害而不救;二必须服从,除非违反第一条;三必须保护自己,除非违反前两条。后来机器人进化了,它们放宽第一条的解释,把人类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并且认为这样人类才能活得更幸福--这和精英思想是一致的。再发展一下,也许就是Matrix,让人和身体和精神分离,身体当电池,精神活在虚拟空间中,是不是也很幸福呢?

但人对这种机器人保护下的生活毫无兴趣,最终大家来了个了断,也许是跑掉了,也许是核大战,同归于尽。

这本书中讲,机器人痛定思痛,它们认识到:“不论人类照顾自己的方式多么拙劣,多么没有效率,也许还是让人类自生自灭比较好些。”

我是比较认可这句话的,只要不影响别人,只要我们还能思考--我们出让一部分自由仅在于让第三方也评价我们是否影响了别人。当然,这问题确实够复杂,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一文更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读之后可以更糊涂。

阿西莫夫写这些小说是带着很明显的历史含意的,我们所经历的制度并不脱出前面两个基地的范围,不管是物质力量多些,还是精神力量多些;而盖娅这样的统一体也是一种很自然的思路延续--既然某些人更平等不好,那就全平等好了,而对它的反驳却依然十分直接。 [阅读全文]

07/25/05 14:30:47,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3/05

还得给bloglines准备备份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这管子工出来得也太频繁了,昨天下午不能看,现在还是管子工,不如卖给Google的好。

幸亏我早有OPML备份,并且早就导入了另一家:newsgator.com

07/23/05 10:35:08,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2/05

把电子邮件导入(备份)到Gmail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Gmail现在的容量号称是“无限+1”,也就是基本不用担心容量问题。这家公司赢利前景又是一片光明,一时没有出问题的可能。服务器的稳定性又绝非小公司所可比拟,所以这么大邮箱一定要用起来才对得起这家公司。

以前的老邮件经我两年前彻底整理一次,全部倒入了Mozilla-thunderbird,标准Mbox格式,总计已经超过600MB(附件不少)。Thunderbird的好处之一就是备份导入都极其简单,就是拷贝这些Mbox文件,就是从Win拷贝到Linux下面去也是一样使用。但这600多MB老是存着也不是很放心,更何况现在硬盘上实际上就有坏道呢。

所以就想把这些信全扔到Gmail里去,起码算是个备份。看了看Tb的Filter功能,动作里没这一项,不能重新发送到其他信箱(希望他们加一个)。Google之,就发现了Google answer这篇,其中指明了GMail Loader这个软件,是用Python写的(现在超级流行啊),Win/Lin/Mac平台均可使用。下载,解压,启动工作,还是很简单的。

SMTP服务器就用它自带的就可以,如果又是什么分国内国外的网估计得换换。Gmail的Smtp似乎要求用户验证。选中要重发到Gmail的信箱(收件箱就是Inbox文件,发件箱就是Sent,其他文件不必管,Win2k上目录是: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Application Data\Thunderbird\Profiles\default\hhxxxxx.slt\Mail\abc123.com,Linux不必说了吧),选择格式,支持Mbox和Maildir两种,微软系列的就不好办了,自己再Google吧,要不就只好选导入到Tb。

重发后可以指定是发到收件箱还是送件箱。这里我自己认为还是发到收件箱,包括从原信箱中发出的信也是,然后单独给它们设两位标签,一个叫abc123.inbox,一个叫abc123.sent。毕竟这里发出的信不是从Gmail发出的。

在启动之前,最好就给Gmail设好Filter,以便配合上述两个标签(可以当成文件夹来使)工作,让Gmail自动把重发的信打上标签。在这里GML的处理还是不错的,比如收件箱里的信,它的收件人还是原账号(user@abc123.com),把它填入Filter的条件即可。如果是重发收件箱的信,则发信人是原账号,以它为Filter的条件即可。发送之后,Gmail里面的日期是不对的,它只显示它接到的日期,但进入查看信件的界面之后看原信还可以看来原来的时间。

发送了一个有48MB的Mbox文件,一切正常。Tb里面可以自由设计收件箱的子文件夹,所以我就按每半年一个的原则,把Inbox给拆分了,看来得发上好一阵子了。

还有一个软件gExodus,它的0.2版可以直接打上标签,还可以暂停。经过试用,这个比上面那个更好用些,强烈推荐。其实这个似乎也是从上面那个发展起来的。

07/22/05 00:02: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1/05

Yoda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A venerated sage with vast power and knowledge, you gently guide forces around you while serving as a champion of the light.

Judge me by my size, do you? And well you should not - for my ally is the Force. And a powerful ally it is. Life greets it, makes it grow. Its energy surrounds us, and binds us. Luminescent beings are we, not this crude matter! You must feel the Force around you, everywhere.

Which Fantasy/SciFi Character Are You?

07/21/05 22:46:4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超级人物凡尼佛·布什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凡尼佛·布什(Vannevar Bush),生于1890年,卒于1974年。先后在塔夫茨大学和MIT读书,在MIT获得博士学位,据称他共有6个不同学科的学位。他在30年代在MIT做教授,领导建造了老式的机械式计算机;然后他成为美国高等研究与计划署的领导(DARPA的前身,任何互联网的历史都会提到的地方),领导过原子弹研究计划(曼哈顿计划),NSF的成立有他的功劳。他还开创了风险投资这个行业,推动了美国军方同科技界的合作。说那时他是整个美国科技界的老板,一点不为过。据说他还是当时的罗斯福总统的好朋友,就不知道这是原因还是结果了。

在今天备受关注的互联网方面,他除了当过DARPA的老板之外,还因为发表过一篇巨牛的文章,成为众多先驱人物的偶像。

这个文章发表在1945年7月号的《大西洋月刊》上,名字叫As we may think,中文可以叫做“如我们所想”,意思就是要像我们思考问题那样来组织我们的知识。其中他提出一个想像中的知识管理系统,或者按的词义,叫做记忆倍增器,Memex。

Memex是这样一个系统,它可以用缩微胶片记录所有知识,加上干式照像可以即时记录;记录下来的胶片上面写有不少检索信息,用光电管可以进行快速的检索;浏览过程中可以做笔记;相关的内容可以被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轨迹,点某一个轨迹就可以调出它所指向的那一张胶片。

很厉害吧,他所设想的几乎就是今天的互联网。所以,发明“超链接”的Ted Nelson,发明鼠标的Doug Englebart都是他的Fans。其实Doug Englebart自己甚至还在斯坦福做过一个相同思路的系统,叫做Augment(?),鼠标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明的。

当然,直到今天,我们才刚刚有了Google,甚至还并不完美,也就是检索这个工作还做得并不好。即时记录的工作也还达不到这些前辈的要求,布什博士的记录是通过语音识别进行的,自动由机器转换成可打印的文字,记录在胶片上。今天我们不要再往胶片上记录,但语音识别的应用却仍旧非常不成熟,互联网上的信息主要还是要靠敲击键盘来输入的。而知识之间的联系,更是不容易建立,已经建立的也仍旧非常破碎,也许要等到语义网出现才能实现了。

那篇文章是布什博士写出来给他手下的科学家们指明二战后的工作方向的,很显然地,这个工作仍旧没有完成。在这Memex已经有60岁的时候,我们也来学习一下。

07/21/05 00:50: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0/05

大鸟传说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以前只知道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民族似乎都有洪水的传说,那也许表明在人类历史上真的经历过一次大范围的洪水;现在在BBS上看到凤凰的事,不免Google一下,才发现人类都有一种大鸟的传说,并且这种鸟要自焚,也就是更正统的说法凤凰涅磐了。

Phoenix(不死鸟)(来自传说时代

  这是罗马诗人奥维德对不死鸟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不死鸟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树顶端的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死去,此时从它的身体里将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等这只不死鸟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会把父母的巢从树上升起,衔往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城,放在太阳庙里。这个巢是它的摇篮,同时也是它父母的坟墓。”

  正如奥维德所说,不死鸟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例如中国的凤凰、日本的Ho-oo、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寿命分别为500 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的作者赫西奥德,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底特斯,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到了公元四世纪以后,不死鸟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传说寿限将至的成年不死鸟会在巢里自焚,三天后将重新升起,像基督一样复活,此时的“不死鸟”已经拥有了“永生”和“死而复生”的象征含义。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在写给罗马参议员马尼利亚斯的一份材料中曾经提到不死鸟的再生,他说死去的不死鸟的骨头里会生出一只小蠕虫,这只虫最终成长为新的不死鸟。

  有人认为不死鸟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爱干净的鸟类,它们为了杀死身上的寄生虫,将翅膀放在火堆的烟上熏,见者误以为它们是从火里诞生的。

  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鸟(Benu)与不死鸟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关于不死鸟的种种神话传说实际上是对埃及太阳鸟神话的改编,古埃及人将太阳鸟视为太阳神拉(Ra)的象征,埃及语中的“Benu”意思是“紫鹭”和“棕榈树”,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庙中有这种太阳鸟的标志。由于会死而复生,因此它们也常常被视为埃及之王、冥神奥西里斯的象征(见Ammut)。

  阿拉伯传说中的安卡(Anka)也和不死鸟一样会在寿限将至时自焚并获得新生,它们的寿命约为1700年。安卡的体型巨大,足以载动一头大象,最初被认为是神的完美的创造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却成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时甚至会掠走儿童,于是犹太教徒们大肆猎杀安卡,使这种巨鸟最终灭绝。 [阅读全文]

07/20/05 00:30: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9/05

隐私问题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自从Google变得为人所知之后,就经常有人要质疑它一下子,说它会带来隐私问题。我们当然没有任何理由无条件地相信一家公司,所以必须自己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对谁都不例外。

以前看电视,上面说一个问题,就是有人生孩子之后,家里就天天接到电话,全是推销婴儿用品的,不胜其烦。想来想去,生孩子这件事加上家庭电话除了自己人和派出所知道,也就是生孩子的那家医院了。很可能地,就是这家医院把这些信息卖给了婴儿用品公司。

在Google注册账号,使用Gmail,用Google搜索,都一样存在这个危险,和在任何网站上填写注册信息的风险是一样的。但一般来讲,收集信息的公司都会在用户条款里说明不会泄露用户个人信息。不清楚是否有这方面的法律,但最保险的作法就是,除非必要,一概不写真实信息,尤其是姓名,住址和家庭电话。

但实际上除了上述婴儿用品公司这样做直销的,一个个人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统计信息。也就是从成千上万的用户群中统计出来一些信息是有实际的价值的。在信用卡应用广泛的地方,信用卡公司实际上了解你的所有行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吃饭,在什么住旅店,在什么地方买面包,它一清二楚。但它一般不会出售某人喜欢在某让买某品牌面包的信息,它只会把它上亿记的用户统计一下,说原味面包的销量正在下降,其他品味卖得正好,这样的信息对食品公司的价值不言而喻。据说,美国的那几家信用卡公司就在做这样的生意。

Googl也一样可以做这样的生意,它非常清楚网民关注什么东西,它放出来的信息比如美国人最爱搜索的词是britney spears,这个名字已经出现了490种错误拼写。这是大众化的信息,唱片公司也用不着去买。但某个旅游目的地,某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搜索统计信息,甚至和对手的比较数据,是不是就极具价值呢?不过似乎没听说Google做这个,倒是有许多所谓市场研究公司在做。

Google采取的作法是在信件中或搜索中发现某些关键词的时候,就在屏幕右边写上几条文字加链接的广告,希望这些广告对用户有用--说实话,有时确实有用--这比打电话到你家里要好多了。而对Google来说,由机器扫描内容并显示文字广告,比之于卖这些信息给其他公司,要有利可图得多,更不用说需要这些信息的公司其实正是Google的竞争对手或是目标客户了。

危险确实存在,不管它出现的机会有多小。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与直接卖掉用户个人信息这个手段相比,这些公司还有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的赢利模式。当然也有公司只收集信息,却没有相应的赢利模式,那才是我们真正要小心的。

07/19/05 01:01: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8/05

媒体虽然无趣,也还是要看的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我对新闻有很大兴趣,了解更多信息也是上网的一大目的。以前Blog很少的时候,一般是看大站,新浪、搜狐、cnetnews、news.com、slashdot、LWN、NYTimes、Yahoo.com等等,后来blog兴起了,尤其是中文blog也多起来了,就逐渐收录了快好几十个,放在bloglines里面,每天都看。

看blog的优势是都很有趣,有价值,并且写得简单易懂,IT类大科技类的很少出问题,更不要说把blast off翻成爆炸这种错误,也不会恶炒FR然后再评论这种现象,进而痛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但我也慢慢发现,Blog是够有趣,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不够全面,包括被Blog发掘到的链接,至少在我看的IT类科技类里面它是不全面的。

也就是说传统的媒体们还是有事可做的,我还是得继续从大堆或软或硬的文章中挖掘出几篇值得一看的东西。Blog说到底是个人兴趣,一般来讲是业余的爱好,写作者并没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大公司搞公关的也不会首先把消息透露给Blogger,除非有自己的或员工Blog的几家大公司。业余爱好的结果也造成blogger无法随时盯紧网络,确保不漏掉一条重要消息。再者,blogger这个人群本身是特殊的,他们的爱好对整个社会来讲很不全面。

blogger的特殊性,也就是他们的个性,其实是blog有趣和好看的基础,同时也是Blog不能作为正式的全面的可信的消息来源的原因。有个性,就有偏向,从而会不全面;有个性,又没有时间查证,也很难形成公信力。

现在也有专门做Blog的,像Dan Gillmor,号称草根新闻,这是基于个人品牌的;也有slashdot,它的报道都有趣而且重要,它的质量是要靠众多的网民参与来保证的,如果有偏差,也通常能在读者评论中得到更新或更多信息。但对普通Blogger来说,这都比较难,但也完全不必有这方面的忧虑,Blog本来也不是社会媒体么。

07/18/05 00:35:2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6/05

塔吊是怎样长高的?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由于近来清华校长不认篆字,人大校长不懂得“七月流火”,国学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各网站上进行普及性教育的志士仁人来越来越多。俗话说的好,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之。但有一个技术问题一直不太明白,这就是塔吊是怎么长高的。以塔吊+升高Google,居然有点讨论,还发一个Gif动画,但还是不明白,直到真的看到才算明白。

请看这个塔吊的正面视图,在横梁和支架交叉也就是控制室的下面,是一个类似于套管的结构,连接在横梁上的尺寸大于支撑钢柱结构,也就是套在支撑柱上面的。一般在套管结构的下面,会有一圈平台,供工人站立。套管同支柱之间的固定,就在套管的下半部分,不但包括两个结构之间的连接,也包括了向上的支撑。也就是说,支柱的最顶端是不起支撑作用的。

支柱是由一节一节的钢构件组成的,中间由大铆钉连接,图中45度方向钢构件一正一反正好是一节。而套管结构通常有2.5节那么高,但其连接只在于下面的那一节上,所以套管可以向上升高到最上一节,而不会升去稳定。当套管升到最上面一节时,在套管底和支柱顶之间就有多于一节的空间,这时,就可以吊起新的一节,并把它放置到这个空间中。这新上来的一节,既不承重,也没有连接,把它固定在支柱的顶端即可。然后套管就可以继续上升一节。

其实这新的一节是在升高前就吊上去的,并且在套管结构底部那里,安装有两根滑轨,新的一节可以挂在上面,当空间足够时,一个工人就可以沿滑轨把它推进去。

套管及其连接的横梁也很重,都是钢架,它的升高是靠液压,电机驱动,上升是非常平稳的。目测液压活塞直径在10公分以上。液压机的底座可以沿支柱上下移动,其行程正好一节那么高。要装第二节时,就需要把液压机也向上移一节。

横吊臂的后端,一般有配重,这样,在不吊运建材时,整个吊臂是不平衡的,这样就让它升高是很不安全也不方便的。所以,在升高时,通常会吊着一些东西,一般就是吊着一节钢结构件,上升完毕,这一节也正好可以使用。

07/16/05 00:38: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5/05

潄石派作家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看到张新京报,C30版,海外书评,讲“潄石门下十一弟子”。说实话,对日本了解实在太少,而这个近邻实在应该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最重要目标。夏目潄石是日本的大师级人物,生于1867年,卒于1916年,经历的正是日本走向现代的时期。

日本能在明治维新之后很顺利的走上现代化道路,而我们却一直不能够,其中的原因一直想不明白。时至今日,似乎现代化的启蒙也并未完成。

这篇文章评价夏目弟子,说阿部次郎“一生在中摸索光明……他真挚的态度,丰富的感受性,强韧的思索力影响了整整两代青年人”,他号召青年人“追求真善美,自觉尊严,做一个真正的自由人”。安倍能成,“一个纯粹的和平主义者”。中勘助,他认为“如果不取消制式教育,日本永远无法诞生真正的独立思考者。”芥川龙之介,对小人物具有“天生的同情爱护心理”,强调众生平等,邪不压正。

我总以为,如果能有这么几位作家,走上现代化的道路确实不是难事。我们今天仍然需要。

07/15/05 00:28:42,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4/05

换成了xorg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用debian就是方便,一行命令就搞定了,X没有出什么问题,非常顺利,重启之后也感觉不到什么不同,似乎X略快一点?或者只是心理感觉?

想试一下阴影效果,不过xcompmgr的包还没有进sid,就算了吧。

Ctrl+Alt+Fn切换到1-6控制台似乎不工作了,不懂。

07/14/05 23:54:1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3/05

原来环法已经开始了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一下子就暴露我只是个伪体育迷,环法都要过半了,才发现。幸好还有一半转播看。

le tour de france 2005


更多图片

07/13/05 22:19:02,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2/05

推荐两首歌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布仁巴雅尔的《吉祥三宝》,一家三口唱的蒙语歌,看了歌词,非常可爱,听了只让人想流泪。

Helene Rolles的Je M'Aellepe Helene(不会打法语那种带音调的e)。

都听不懂意思,但旋律节奏均为上乘,这也是我听歌的标准,这种歌好长时间才出一首。

07/12/05 12:35:57,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0/05

注意力,体验,开放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注意力经济已经是老早的概念了,在前几年互联网风起去涌的时候叫得最热闹。但说到注意力真正成为经济力,而不是概念,还要算这几年。要想赚钱,先得吸引人,只要人气旺,不愁赚不了你的。所以网站主页上都是很恐怖的东西,凶杀暴力色情迷信,无所不用。其实这种形式还要算传统经济用得好,想当年央视好几亿的广告标王做的正是注意力的活。

可惜他们知道这个名字,就只做这个名词,像那Alexa的排名成了指挥棒,搞得不像样子,似乎只要有了pageview,就一切搞定了。这正是目前大网站的实情。但正如秦池酒已经不见,爱多VCD也没了一样,这种做法迟早会有麻烦。

现在网上的先行者们都在鼓吹WEB2.0,当它是新的网络形式,将引发新的经济活力。也未必不对,但对国内来讲,似乎太超前了点,中间还有个体验阶段广大网民没有体验过呢?

体验是微软吹大的泡泡,并发明了XP这个很酷的词,时间是2001年10月25日,至今快要4年了。在这期间,大家用Windows的体验如何?我虽然在2003年开始在个人用途上转向使用Linux做桌面,但在单位也要用Windows,不得不说这期间Windows的稳定性提高得不是一点半点。虽然有病毒和后来XP激活(我没有)的麻烦,但仍然称得上是很好的体验。

在此期间,Google兴起,用过的都已经离不开了,在许多国家这个搜索引擎就凭着那么简单的页面吸引超过一半甚至90%(德国)的市场占有率,看看仿效者有多少,媒体报道有多少(估计连车马费也没有)就知道它有多成功了。它创造的1G邮件,功能几乎强于桌面软件的webmail也一次次引发网络浪潮。去年这个公司营收38亿美元,这就是好的体验的威力。

反观我们的体验,我们学会了使用ad-aware,学会了adblock,学会了在hosts文件中把无聊网站的地址指向localhost,还学会怎么删掉一个驱动型病毒。甚至还有些人也许很久没看过新浪搜狐的主页了吧,更不用说用裸体IE来看了。这就是我们的体验。最近还要学会看见FR就绕着走,搞得我敲rm -fr都哆嗦一下。

不满意才会呼唤变化和新东西,也许他们也已经有所体会。虽然我们有自己的人造的互联网边界,包括伟大的cernet和GFW,但互联网毕竟挡不住。网民只要有选择,谁会去搜那一堆“推广”呢?

其实WEB2.0已经进入到开放的阶段,在这一层次,网民也要参与,公司也是社会公器。网民不但想参与进来形成内容,甚至会要求影响到公司的政策。当然,这还离得远,顶多有些小范围的响应罢了。

所以,不如还是加大更好体验的呼声吧。不过,已经有许多网站我很久都不上了,除非是从Google中搜到。

07/10/05 15:10:54,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09/05

学会拒绝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安替是21世纪报系某报的著名记者,他也一直在写Blog,相当大胆而且犀利,在记者中间怎么也算个异数。但他对FR事件的描述很有不同意见

==============
我仍然不能同意Anti对这件事同BBS之间关系的表述。FR先在北大BBS,后来在清华BBS上进行同类表演的时间应该起码超过1年,也许已经有2年。这么长的时间里,她没有社会影响,就是一个小范围里的不认真的事情。同样的事情已经在BBS上多次上演,只不过这一次被媒体们注意到并且报道出来而已。其实还有一位先生经常要投资几个亿,anti不妨关注一下:P

说到贱,迫于压力而搞的任何活动我都不认为那是贱,我也深明其中的辛苦。但明明没有压力而进行的不负责的活动却真的是贱。也许现在媒体里面已经没有人谈论社会责任,也不谈把关人的角色了。

当喉舌是必须的,这方面没有贱的问题。但除了喉舌,这世上还有这么多的事可干,把关人们却只选取了FR,所有认真的,可爱的,科学的都不谈,只谈无聊的,风月的,只谈像007电影中那种品味的,那种生活方式的。

我知道社会大众会有个低级的趋向,但我也知道做为媒体这种社会公器不能只附和这种趣味,炒作这种趣味。如果FR已经在社会上成名,那么你们不报道是一种失误,而明明她只有很小范围的影响,却经由你们的夸大变成了社会现象,那只能证明你们还是个小报,政治小报,经济小报,小报中的小报。

有时候拒绝比接受要难得多,哪怕没有政治压力。而拒绝,不是接受,才是一个大报的风范。
==============

国内的媒体是很畸形的,一时半会也难以改变,我发那么多牢骚也是P用没有。但我仍然梦想着改变。以前看到文章说洛杉矶时报有位编辑,每次看到广告部有人晃到编辑部附近,他就会大叫:广告部的滚出去!广告归广告,内容归内容,互相独立,其中的逻辑是我的内容吸引了很多人来看,你自然会来做广告;咱们这里的逻辑大体是我不说你的坏话,我给你说好话,你让放什么就放什么,然后你就会给我点广告费。前者很容易就能成长为受人尊敬的大报,后者永远都只是小报。事实上谁赚钱更多,显然是前者。

我以前在生活中不会说“不”,有时候明明有困难也说不出这个字,其实后来都弄得自己也狼狈,事情也办不好,并且还越陷越深。

也许应该看看这篇文章,也许是个改变的时代了。

07/09/05 12:09:28,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08/05

密码问题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密码问题既是技术问题,还是习惯问题,还跟CPU的计算能力一样,是个政治问题。美国人一向把这个东西当成军事设备,限制出口,比如限制多少位以上的加密技术不能出口等。奇怪的是他们的法规,书可以出口,因为书不是军火,但拷贝在软盘里的代码就不行,因为这个东西“很容易就能编译成武器”。

在上一篇提到的Philip R. Zimmermann当年就有这个问题,PGP的软件不能出口,但他发现了这一点,于是在MIT出版社把这个源代码给出了一本书,书上全用等宽字体,页码放在注释里,共933页(并不是传说中的7大本),然后出口到了欧洲,就有人接应,扫描了之后OCR,很容易就恢复了全部源代码。这样他就既不违反规定,又输出了源代码。

在90年代后半期,技术发展很快,美国商务部也对他们的出口管理规定EAR做了调整,大体是分开源软件,社区软件和商业软件,每种规定都不同。但对开源软件,似乎放得比较开,允许随意出口,也不必管对方是谁,只要不是特意向美国的禁运目标(CU/IR/IQ/LY/KP/SY/SD/AF,随着美国占领的地方不同应该会有变化)出口就成。所以后来Debian就先把加密部分,今年又把Non-US目录(专放违禁的软件,包括加密软件,美国服务器上没有)里的软件都合并到了主目录。

咱们这里有个《商用密码管理规定》,虽然称为商用,但其定义里并不限于商业应用。规定也很吓人:“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只能使用经国家密码管理机构认可的商用密码产品,不得使用自行研制的或者境外生产的密码产品。”,也就是说,用GPG/PGP毫无疑问都是违法行为。

07/08/05 17:31:39,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07/05

安全的电子邮件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去听了中科院自动化所组织的讲座,讲电子邮件安全,主讲人是北大Linux协会的周模,刚注销了学生证。

主要讲了一些加密的基本知识,然后演示了thunderbird+enigmail的使用。了解到签名就是对原文的摘要进行加密,而如果有大批文本要即时加密,其实是用的对称算法,只不过用非对称算法进行密钥的分发。以我一知半解的业余水平,就算是长了知识了。

又讲到略有耳闻的当年PGP代码偷渡事件,印了7大本书之类的,钻法律的空子。还讲到现在这个控制密码技术出口的规定似乎已经解除了,所以现在也无所谓了。联想到Debian的non-us大类取消,是不是有这个关系?

还有整出PGP的牛人,phil zimmermann,他说,如果隐私权是非法的话,就只有罪犯才能有隐私了。

不过对这个邮件加密还是有点郁闷,最麻烦的是,用这个的人极少,不管是签名还是加密,没有别人的公钥,别人也不关心你的公钥,这东西就没有用。大家似乎也不在乎这个邮件安全。其次是一个好的稳定的可以用客户端来收的邮件账号似乎也比较难得,Gmail是支持POPs的,但用惯了它的WEB,有点放不下了。其他的就没有很好的POP,或者也不想再去多找一个了。不过,这东西据说在某些团体内部应用非常广泛。

07/07/05 00:18: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06/05

知识体系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看到个有趣的说法,就在一开始。他说,知识这种东西,重要就在于一个体系,如果是片言只语,零零碎碎,就不能起到作用,也不能流传下去。

所以他在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大科学家谢顿,而这位大家设计了一个百科全书项目,名义上是要写作百科全书,实际上这个书并不重要,倒是他召募来的这些参与百科全书写作的人最重要,因为他们都是通晓不同科目的科学家,这些人聚在一起,就成就了一个基地,他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自然地开始运作。

这也是我好长时间以来的一个想法。我们现在在学习的都是产生于西方学问,科学、艺术、文学、技术与哲学,这些都是最新的文明成果,不学的是傻瓜。而在我们的学习中,似乎还没有学到它的全部,更不用说产生一个真正的大师级人物。所有这些学问,不论科学技术,还是哲学,我相信它们在某种程度上是统一的,是互相关联的。不论学习什么,看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发现自己因为不知道某一门其他的东西,而力有不逮。

最简单的,许多东西的来历搞不清楚,也就搞不清楚它最适用的地方,它到底解决什么问题或为什么要这样解决问题,比如微积分。而国内最好的学校也教不了这些。

可能从头读起是个方法,从亚力士多德开始,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开始。而如果要想更明白基地三部曲,似乎应该去读一下罗马帝国衰亡史 :mrgreen: --我们似乎也缺这样的一部历史。

07/06/05 01:12: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05/05

NucleusCMS用户请尽快升级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NucleusCMS一样受到XML-RPC漏洞的影响,还请尽快升级,主页上已经有3.21版下载,如果是从3.2版升级的话,只须替换4个和RPC有关的文件即可。

07/05/05 13:01:34,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Web 2.0?internet 1.0!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最近又近Blog界名人们在谈论Web 2.0,虽然又是个概念,但我也明白有时候概念也还是很重要的(咳,肯定不如做出来更重要)。看他们的意思,似乎就是加点API,打造一个自由的人人可参与的Web,又等于“社会性的互联网”,又等于“用户参与、用户主导、用户建设”。很有点of the user, by the user, for the user的意思。

记得印象里面这个2.0似乎是讲API的,也就是大网站纷纷公开自己应用的API,像Google earth,然后谁都可以用这些API写几句把它的地图方便地用到自己站上,进而扩展到人人参与,人人贡献,然后人人享用的境地。

可这些思路实在是很老啦。

最早的互联网应用,有telnet/e-mail/ftp/gopher/mailinglist/news/irc这样一批。其中的Telnet,等于把整台机器(上面的一部分功能)都共享出来了,登录上去的人可以用主机功能,这比API可牛多了;基于telnet的BBS,就是标准的论坛性质,虽然是字符的。e-mail以及基于email的mailinglist就构建出一个社会性网络,并且考虑到那时邮件地址的宝贵程度,跟真实世界并无二致;尤其是其中的mailinglist,比论坛更方便。FTP和Gopher合作形成了现今的搜索服务。而IRC就是即时通讯的鼻祖啊。

那时就是一个参与、建设、共享的互联网,可以写软件,可以写文档,再不济上IRC或BBS回答问题也是贡献多多,认识网友也不会少,一切也都是交互的。尤其值得现在的网络学习的是,那时出于自己的喜好或机器或带宽的限制,字符应用是老大,简单是美德,程序之间能互相配合是必须。像Unix程序之间至今仍能完美配合,各自只干一件事,各网站公开出来API如果像这些程序这样就好极了。

那时发展出个口号,叫做KISS,keep it simple, stupid。最后一个词并没有什么恶意。现在这个口号仍在某些领域极为流行。而当年的Geek成长起来并成为一种普遍的文化,或者在某此地方占据了领导位置之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像Google的服务,像Yahoo(不带.cn)的页面,感觉上非常简单,用起来又舒服,实在是有文化!

之所以要KISS,其实也是用户参与的必须,只有简单和舒服,才能不刺激任何人,才能让人方便地参与进来。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国内商业网站,则完全没有这个意识,所以它们一时半会还不能KISS,也完全不会进化到2.0。

所以要想在这方面有所变化,窃以为要搞点文化的宣传,宣讲些全面的计算机、互联网形成过程中成长出来的文化,然后才可能收获一个简单有用的互联网。

07/05/05 00:01: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04/05

中科院自动化所自由软件协会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刚发现有这个组织,看他们组织得不错,应该些所方的支持吧,位置又不算远,准备以后去看看。

周三就有活动,讲邮件的加密,又有Thunderbird+Enigmail,有空一定要去。

07/04/05 17:11:2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有关GB18030编码来由的传说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from: lertsau@newsmth.net

简单说一下我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吧,说错了欢迎大家指正。

1,GB2312是很老的东西了,早就发现不够用了。

2,94年(还是之前)国家推出了建议性标准gb18000(还是13000我忘了),这个标准其实就是utf-8标准(除了名字,完全一样),同时也建议微软公司采纳。--(据说是1993年,GB13000,应该是ISO10646)

3,微软借口说gb18000还不成熟,为了取得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自己搞了一套汉字标准,于是它就随着win95和office之类的流行起来了,国家看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只好把这套标准定为国标GBK标准。--(其实只是指导性标准,并非强制性,GB18030是强制性标准)

4,微软到了99年(前后吧),又说GBK已经落伍了,现在流行utf-8标准,准备全盘转换成utf-8,这些把有关部门惹怒了。NND,当年我们推utf-8你说不成熟,自己搞了一套,现在赚得盆满钵满了又自己说要推utf-8了,你丫微软分明就没把政府放在眼里。

5,于是政府怒了,强制推行gb18030标准(这个标准前面兼容GBK,其他码位兼容utf-8),算是过渡标准吧。要求微软强制执行,否则产品不得在大陆买。于是基本搞死了微软的WindowsMe,差点搞死了Office2000(据说发行前几个月,微软除了改字符编码就没干其他什么事情)--(确实,WinMe是我认为的最差的Windows版本,而office2k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前后兼容性都差)

6,由于以上历史原因,现在就是GB2312,GBK,GB18030,UTF-8并存了。

7,如果不是万恶的微软,我们早就用上UTF-8了。

8,所以说微软和政府关系一直很僵,不是说着玩的,微软太目中无政府了。

9,以上是我从其他地方看来的,可能记得不是太真切了,说的不对请大家指正。

【按】这是在水母Linux版上的讨论所引发的。只有用Linux的普通用户才会关心编码问题,因为选择太多了,选哪个好确实是个问题。从长远看,应该选utf-8,可从一般使用角度来看,GBK足够也适合以前的文件现状,并且也可以同UTF-8编码的人交流,程序支持就是了。所以我目前还是用GBK。也许应该用Utf-8。香港政府倒是在推广ISO10646的,还有免费字体供应。

07/04/05 14:32:18,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中关村最受尊敬IT机构推介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在这个地球撞彗星的大日子里,本站特别推出2005年中关村最受尊敬的IT机构。先生们,女士们,获胜者就是:

newsmth.net

newsmth.net,即水木社区,ICP审批证号为京ICP证050249号,于2005年6月29日晚8点正式推出,是一个集休闲娱乐8挂无聊科学技术人文艺术实用社会法律信息等等的网络社区。注册用户超过30万,日常在线超过1万。

该社区目前资产状况不明,无赢利,所以只能称之为机构,如果范围定在公司的话,这个奖项就没有得主了。

该社区受人尊敬的原因在于其内容和社区氛围。这个社区型网站管理松散,全部站务版主均为义务劳动,没有三险一金,不但风险自担,有时还要自己出血,有时甚至要承担来历不明的风险,如请喝咖啡之类。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该站内容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不但有技术水平,有学术深度,还有极强的实用性,回复速度也属一流。最重要的是,该社区在全国媒体一贯搞笑和无聊的情况下,独树一帜,不向庸俗低头,不向FQ低头,不向没文化低头,确保所贴内容适合于普通人浏览,而不必担心产生不良后果。其内容中X和E的比例大体同社会生活中同类内容出现的概率一致。同时,该站也证明了正常的内容一样可以吸引用户和保持持续的发展,这是对“大家的屁股都不干净”理论的最有力的反击和BS。

该站能保持如此水准的法门何在呢?其一在于广大网友的热心参与;其二在于长期形成的氛围,一般人不能撼动;其三是版主/站务的个性化管理以及网友的监督。这个经验值得在有文化的网站中进行大力推广。

07/04/05 13:58:16,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01/05

迷迷糊糊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电脑是精确的,如果什么东西不能以精确的数字来表述的话,它基本上无能为力。但在从事电脑这一行当里,却一如其他任何行业,并不因为电脑的介入而多什么理性的因素。

读郭士纳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发现原来当年在IBM失意之时,一大原因就是因为传说主机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工作站和PC机就可以了。这是1993年IT业界的一种观念,毫无理性可言。但就因为这个观念,加上IBM那时确实有僵硬的地方,就造成它的主机业务连续下滑。

现在IT业内似乎都在传说大型主机也有它有用的地方,有些地方非大型主机不可,诸如此类的观念,而现在IBM日子应该是比较好过的。当然IBM的bluegene确实很厉害,跟棋王下棋其实也算是一个超级大广告。

现在需要超级计算的地方,比如“后天”里面算天气变化的地方,可以用蓝色基因,似乎也可以用Intel/amd芯片搭起来的集群。像Google那里就有许多普通的机器,搞分布式计算,力量也是很惊人的。

就在这种几种方案都行的地方,一个观念就能害死人,那些牛牛的CTO/CIO等,其实也未必真的评价过甚至也不明白其中具体利害,流行观念他们一样抵挡不了。

诸如此类的,还有windows/*nux, .net/java,都是很基本的东西,真要到选择的时候,如果排除行贿因素,也就在有关人士的一个观念。

不过,发现牛人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其实也就这样是不是有点失望或兴奋呢?

07/01/05 00:29: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我的E-Mail


Copy&Paste Exchange

访问CPeX Group

订阅Feed

订阅Feedburner
Feedsky订阅
本站订阅

请登录

导航

cathayan.org Web

最新贴

RIME 小狼毫/鼠须管的极点及五笔拼音配置
Software that rocks or sucks less
一棵热带的树换新叶的过程
几个有用的Vim招术
论语七 述而
Nomacs 图像浏览器
Windows 文件校验
Windows 10 文件批量命名简单方法
Windows 10 文件删除高级操作
本站也算是有响应式设计了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Powered by Nucleus CMS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Blog on 27th floor by Cathayan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Powered by Nucleus CMS v3.71. Best view with Mozilla brow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