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10
刚想起来在电影《欲望都市2》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女主角的来回折腾N回的老公Mr Big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然后就因为看电视这个问题开始了老夫老妻吵无聊架的故事。里面这个节目一般人估计注意不到,但俺注意到了。
它就是探索频道的Deadliest Catch,或者就叫捕蟹船Crab ship更直接些。也许就是经过这个节目的宣传,这种在白令海上捕螃蟹的活动已经为众宅男所知,号称是最危险的工作之一。而这个节目其实相当简单,就是没完没了地用摄像机对准船的甲板,上面几个穿橙色防水衣的家伙不断地把捕蟹笼扔进海过一回再捞上来,倒出几个螃蟹,就这样不断重复,也没有什么对白,也没有什么情节,反正我没看出来,但刚才看维基百科,这个节目从05年开始,已经搞了6季了。只记得里面老是讲一句话,就是说在此地西北多少距离上,另一艘什么号的船正在干什么什么,然后就转到另一条船上继续同样的镜头。
偶尔镜头会转向船长室,那里要暖和一些,可以穿Tshirt,只是看航向,找渔场,记录捞出来的螃蟹数量。从里面可以多次知道,一只螃蟹到港口就可以卖到2美元,所以他们就只是记录数量就行了。
说危险是当然的,浪不断地打上来,到处是半冰半水的东西,又滑,人穿着全套的防水服也未必有多暖和,笼子又全是铁的,被它撞到很容易就下海了,而落水之后据说是最多活40秒什么的——估计不会这么短,有一集演到有个船被浪几乎推翻,几个人落水,直升机过来救起一个,全身的密封衣被剪开之后,全身惨白,并且全身都在剧烈抖动,一句话也不会说。
日本上世纪20年代还有个小说《蟹工船》,没有看过,好像是控诉资本主义的。
这个节目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无聊,想不到Mr big这样的巨多金银行家竟然看这个节目。我偶然看到几次也是因为电视台太少,周六时候也只有这个可看。现在真有探索频道了,反而没看过了。
但这个节目绝对算不上最无聊的,瑞典人民有自己的记录片,那才叫水准。因为听不懂瑞典语,所以也不知道这一系列记录片的来历是什么,但它的故事,可以说相当无聊,就是用镜头对准一个住在深山老林里的瑞典老头,记录他一年四季的劳动和生活。
这个节目已经无聊到酷的程度,让人欲换台而不能。它通常整个没有一句对白,更没有任何旁白。因为是老人一个人住在远离人群的林子里,所以他也根本不需要说话;看的第一位因为后来生病了,被送进医院,才算是和医生以及赶来看他的女儿说了几句话,看的第二集里面老人一直很健康,所以一句话也没说。
内容就是从下雪天演到下雪天,老人会自己翻地,种土豆和蔬菜,有一位还自己养了马用于耕种,没有电视,第二位有一台老的收音机,有一天他打开来还听了会Hip hop,然后关掉了。他们都过着基本自给自足的生活,没有老伴,儿女估计都住在城里,林子里也只有野生动物,偶尔一年有一次他会碰到伐木工人开着大卡车进来干两天活。只说是林子,是因为北欧这地方似乎也没有什么大山。老人们的基本生活品都是自己种的,过一阵子他们会外出一次搞些必要的活动或者是采购,因为没有说明,他们到底是干什么去了也不知道,摄像机也不拍,只拍外出和回家的镜头。第一位有一辆破自行车,第二位出门全靠走,回来的时候基本是黑夜。他们还要自己修房子,洗衣服,洗澡还要自己用大锅烧水,然后就在露天里洗,反正也没人。
他们用的器具多数是上一个时代的,有电,但不常用,炉子是烧柴的,吃最简单的食物,做自然的活计,没有什么娱乐,也没有什么社会交往。不知道这种片子是为了记录一种生活留作档案,还是为了什么别的目的。
第一位老人冬天有次摔倒了,就被送进了医院,不知道是不是摄制组干的,如果没人在旁边而摔倒的话,也许情况就很不乐观了,他们甚至没有电话。在医院里,他女儿过了好几天才过来看他,也许是通知不到什么的缘故吧。女儿一进门,见到老头子,也是一声大哭就抱在一起,一下子让我想起中国农村,遇到同样的场景,大家也是做同一种反应。
01/11/10
前天去买东西,在小城边角上一个新修的Shopping mall里发现一个电影院,正在上映大片Avatar。于是就翻了翻售票机,发现还剩下4张票,于是决定出手,不承想确认之后却给了出错信息。翻回去,就发现只剩下一张票了,买2张当然就要出错了。
真是热门啊,听说天朝人民买得都跟春运火车票一样了,没想到北欧小城也这么热这个片子。然后又决定买下周日的票,果然,也是只剩下5张。这个电影院叫sf,倒是很适合看这片子的。
我们看的是3D版,是不是IMAX不知道,其实现在也不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总之屏幕确实也不太小,考虑到只有175个座位的话。3D效果也很不错,很有点景深,有点深入画面里的意思,那棵大树烧起来时满天飘灰片片,飘到面前的还真想吹口气过去。
但这个3D还是颇有遗憾,主要就是它仍然有焦点,也就是同时只有一个地方是清楚的,其他地方都不清楚,离人眼的观察方式差距巨大。这个3D有了真实感觉之后,很自然地会想看看画面的其他地方,但总会发现看不清,或者干脆有点重影,还是挺不爽的。有一些激烈的镜头让人没有这个闲情,感觉很不错。或者是拍那些风光,尤其是远景的时候,感觉更好。
在这个方面,技术可以说是还有极大的前进空间,人工成像上面不论是像素数,聚焦方式,还是动态范围都和人眼差得太多,离真实呈现还差得远。
剧情倒不复杂,当地人民维护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且取得胜利的故事。这个故事在这方面可以讲得通,应该得益于这种生活方式并不落后,Navi人民生活得很好,又不缺吃穿,也有马骑,也有大鸟当飞机使;人类搞出来的科技手段对他们来说毫无吸引力,就是最高明的意识传递人家也用辫子加大树的方式直接搞定了;更决定性的是,最后打架还打赢了,所以怎么也说不上文明对不文明,先进对落后,更好的生活对不好的生活。这些事情在人类的地球历史上不存在,所以这样的故事在地球上永远讲不通,田园生活只有在现代化设施的打造之下才会有吸引力,落后地区吃到麦当劳总会觉得味道不错。最终就是近现代以来的一些征服总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显出其正义来,当然真正的目的和手段都不一定正义。
倒是剧中的幻想设计颇有创新,尤其是辫子和树枝树根都成为意识的连接线这个,搞得那里的马和大鸟还有怪兽都必须长辫子,也许是不长辫子的都已经被选择掉了?接上后就意识互通,树根与树根接上也就全部互通,这个实在太强大了。里面的科学家说这样他们的连接比人类大脑多多了,就是说这样组成的星球共同智慧已经远超人类大脑了。这个设想也许又是阿西莫夫的创造,在基地系列里,他曾经写到这么一个星球,就是一个连成一体的大意识,上面的人生物以及天气都早已互相沟通,大家都生活地非常和谐,刚觉得热就会飘来一片云下一场小雨那样的。这是阿西莫夫设想的实现人类和谐社会的方式之一。
再说那棵大树,不知道其他民族是否有这个传说,中国古代是一直有这种通天的大树存在,高2000丈,周长也是数千围的,10个太阳就住在这树上,这是扶桑;还有建木,据说长在现在成都那块,天帝们可以顺着树上下。扶桑这个树还都是两两生在一起,互相扶持,和这个电影里那棵大树下面互相盘绕的树根也有些相像了。
还有那些个大鸟,世界古代也有无数的大鸟传说,也被卡麦隆拿来用了。
总之,这个片子确实不错,剧情讲得通,技术用得炫,细节上可以挖掘,意义上可以引申。
08/17/09
用了两周的空闲时间补看了《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前两季,还是D9在大电视上看,效果确实比下载加电脑屏幕好多了。看完之后,颇为以前正放时没有追看感到遗憾──除了片头片尾,中央部分基本不需要使用快进。除去科幻的大背景,以及精心打造出来的未来太空战舰之外,真正有吸引力的还是它的故事设计。
一向对负责的故事抱有强烈好感,如果能讲得圆满,那是再好不过。卡拉狄加这个故事编得很好,背景足够复杂,又够典型,为以后的故事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下面就说说它的基本设定再过过瘾吧。
在遥远遥远的未来,人类已经忘记了地球,而分散到了12个殖民地星球,科技什么的那是相当发达,来往星球间赞同于现在高速公路上跑长途,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全部得到解决,人民安居乐业,一派兴旺景象,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最近的战争是同机器人──塞隆人打的,双方不分胜负,最后签订了和平协议,互相不再打了;参加过这场战争的人都已经要退休了,当然也都已经是军队的高层,担任称为Battlestar的太空战舰的指挥官了。
故事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了。故事开头也写得波澜壮阔,干脆得很,卡拉迪加号就要退役了,就在退役典礼上,消息传来,塞隆人突然发动全面袭击,一举把12个人类星球用核弹炸平,逃出来的人加上当时还在太空中坐公共飞船的人一共还剩下5万。
下面就是如果类的作文了,如果人类突然只剩下5万人口,会发生什么事?作为美国电视剧,当然是美国特色,教育部长按继承顺位接任总统(排她前面的人都死了)。这里她向某个什么地方通报了自己的密码,于是就被告知她目前已经是第一顺位了,不知道美国人是否真有这种设计,有人或者有机器一直在等着接收这些密码并进行排序和通知。
下面这方面的故事就好编了,按历史就行了,将军同总统要斗,总统要同分裂分子斗,最强的飞行员要同自己内心的魔障斗,总统要决定是停下来战斗并保护人民还是让能跑的逃跑,还要决定堕胎问题(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因为只剩下5万人了么),同军队闹僵了还要决定是投降还是分裂以保护民主,还要利用媒体传递正面信息,还要搞搞选举做票。。。。写这些点就足以填满两季电视剧了,而美国社会的问题还可以写几大张呢。
这个故事里比较出奇的地方是关于机器人塞隆人的设计。在故事里,塞隆人不但具有了人类的意识,而且发展出了人类的肉体,而意识可以通过网络传递,一个塞隆人死了,它的意识,经验,知识等等所有大脑里的内容都可以下载到一具新的克隆人体中,这个克隆人从培养它的粘液中醒来后就自动具备所有这些知识,意识感情也完全一样,而新身体的活动却不是那么灵便。
塞隆人在肉体上完全同人类一样,以致于博士们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开发分辨塞隆人的仪器,最后也没有成功。塞隆人也借助这一点大量地混迹于人类的太空舰队中,从事间谍活动。最后有一段突然又出发现塞隆婴儿的血可以杀死癌细胞,从而一举解决困扰人类多个世纪的癌症,不知道算不算是这个识别问题的Bug。
塞隆的战斗机也同样是肉体的,当然外壳是金属,里面就是一堆血乎乎的肉,又各种管道相连,也要供氧,哪根筋一动就是左转,碰哪块疙瘩就能发动。这个肉身机器当然没有复杂的意识,只知道战斗和求生,但是也会学习,积累战斗经验,死后它的知识也会传递给新战斗机,于是就越来越厉害,专门有一集讲人类最牛飞行员打掉塞隆最牛飞行人肉机器的故事。
塞隆人也还有纯机器的,全套金属加计算机,就是肉身塞隆人的奴隶和打手;战斗能力一般,没有发展出“终结者”那样的液态金属,用普通枪就可以干掉,这降低了本片的悲惨程度。后来一度有了升级版,必须使用炸药炸它的头部才行,但似乎造价太高,数量很少,只出现在一集里面和片头里吓人用。
肉身的塞隆人也不多,这是因为,按剧中的说法,是他们自己互相之间不能生育,也就是这一点没有解决好,所以他们总共只有12种模型,大家都是这12种形象的克隆制品,长时间出现的也就两个女的,一个男的,但在他们占领的星球上,就会有许多这样的塞隆人,当酒保的是这人,对面要酒喝的人还是这个样子,感觉很恐怖。
伟大的作品总是要关注人类命运,不用说这个设定了人类社会为基础的剧集也不能免俗;而关注人类命运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宗教。所以这个剧里面随时就来段宗教说辞,甚至有位博士副总统的就设定成了上帝选中的人,每次重大决定都由上帝来引导完成。这个上帝还是塞隆人的上帝,而人类崇拜的是复数gods,有好多个,最佳飞行员曾经拿出偶像进行祈祷,就是一下子两个,并不是一神教。
这里面说了,人类的毛病在于最擅长自我残害,是设计有缺陷的产品,那么人类是否值得拯救呢?有什么意义存在呢?是不是让位给机器人算了呢?这是大问题,前两季反正没有解决。而里面又说,塞隆人有个大Plan,但是又时不时地说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那么,这塞隆人的上帝到底是什么?专门拿人类来玩的?
人类已经意识到,如果速度不能超过光速,太空旅行就只能是概念,所以这类作品中都自动给出了超光速星际跳跃的技术,只需要设定座标,一眨眼就过去了,当然要有强大的发动机,要使用大量的能量,还要有强大的计算机来计算座标。这一点上,塞隆人比人类还要强一些,他们跳得更远,也更准,不会随便跳错跳到行星里面去。塞隆人还可以直接接上光纤就能同他们的电脑连机,从而利用那些肉体电脑的能力,或者给他们发送病毒。
在所有这些设定中,意识可以传递这一设计是个创新,但它又不是随时都能传递,塞隆人也没有互相遥感的能力,于是就会发生塞隆人完全忘掉自己是个塞隆人的情况,从而一心爱上人类,甚至会生下孩子;而且死后重生之后仍然不认为自己是复制的机器。也就是说这种复制的人类意识也有一定的自主性,可能会产生独立的倾向。对于超光速跳跃,人类已经设想出什么空间扭曲虫洞平行空间等等思路,但对于意识这个问题,只说它能传递,却对意识本身没有任何设想与假想,这一点实在是比较让人郁闷。
还有一个故事没有把圈转圆,就是生孩子这事,塞隆人自己之间不能生育,这是出于宗教原因,比如上帝不允许其他东西造人?或者是出于变异失败?又或者是学习了阿西莫夫,他的书里就有个超强的人物,代号就是骡。然而塞隆人又能同人类生出孩子,生下的孩子在片子里一直被当成是重大问题,说这就是人类的未来之类,不知道后来是怎么说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塞隆人那12种模式是怎么来的呢?是他们研究时用人改造出来的?
自从阿西莫夫编科幻小说仿照了《罗马衰亡史》之后,把背景直接设定到人类社会,把故事讲成人类历史已经成为科幻小说的最大法宝。所以,这类剧集最有趣的部分似乎就是这些基本的科幻设计,而不是故事本身,那些故事在许多地方可以看到,尤其是好来乌的美国宣传片被大量抄袭,本来两个人类舰队司令要刀兵相见火并一把的剧情也因为政治太不正确而被编剧编成了稍坏的司令下班后被塞隆人一枪击毙而草草收场,堕胎的主题也因为只有5万人口的现实而轻松解决,本来还有要涉及总统同地方因奴隶问题开战的可能(堕胎的女孩在他们那个星球上是属于父母的财产,却被总统搭救了),也被编剧略过了,那样就会变成美国在1860,而不是美国人大战火星人了。
08/10/09
昨天有幸去长安大戏院看了越剧《泪洒相思地》,很为它的编剧叫好,故事编得颇有现代气息,比近几十年的作品包括红火一时的小品相声国产剧在内,都好上几个层次,远胜日剧韩剧,比之最好的美剧也不多让。这些誉美之辞本来还可以再上层楼,可惜没有搜到该剧的出品年代。
又也许属于对国产剧深深失望之后的惊奇吧;又或者是舞台剧自有它的特点。
开幕。杭州。某知县家小姐王怜娟独居家中,父亲外地为官,母亲乡下养病,于是夜晚在月下抚琴;某大户子弟(有说苏州知府)张青云回客店路上突闻琴声,不免登墙观望,叹曰此曲只应天上有,那人也该地上无;于是假装摔倒扭了脚,骗入花园。于是不免互相吸引,王小姐以学琴为名,留下了张青云。这段很有明朝作品风采,直入主题,绝不拖拉。
转瞬间三月已过,两人早已如胶似漆,连小书僮和小丫环都已经拉手抱团了。忽一日张生收到书信,说家有急事速回。然后就是大大的盟誓,海枯石烂,说得潇洒至极。这一段非常现代化。书中暗表,这种话说得顺溜的人都靠不住,而一般人根本不会说。
张生回家,上来就是一派锣鼓喧天,张灯结彩的景象,才知道父母已经给他找了媳妇,第二日就要成亲。张青云开始还算守誓,顶撞了父亲,到洞房之中也还念念不忘王小姐。只是一看到新人的形象,马上就晕倒了,再也不想誓约,反而开始为自己找理由:一是那王小姐不结婚能跟自己好,也能跟别人好,不是个好女人;二是这蒋小姐家庭背景深厚,对自己日后的仁途大有助益。这样的理由在传统小说中自然不缺,但在课本上绝对没有,国产剧中也不会说。但这实在是让人觉得自然的一种心理活动,也是许多剧编不好的根本所在。
王怜娟这边,此时已经过了数月,身孕已显,父亲回家也只好推脱生病躲在楼上不见。可他这父亲只有这一个女儿,马上就要请医生来给她看病。这里请了个近视眼医生,算是为盛情增加情趣。然后呢,就由丫环在医生把脉时伸出自己的手代替。这一招到底能瞒得过还是瞒不过?
此剧选择瞒不过。并且更直接的是,让她父亲直接站起来看到并揭穿这个小伎俩,相当地爽快。剧中有言,这当县官的父亲是个理学家,管家甚严。这样的结果实际上生活实际中众多小招术的必然结局,但印象里在各种剧中很少见到这样的处理。
然后就是偷情之事露馅,理学家的县官自然要问个明白。戏中,丫环小菱嬉皮笑脸向他做了报告,报此时的观剧心情,也许会看丫环的态度,看她并不严肃,心想也许不至于怎么样。但是紧接着的剧情彻底打乱了这个想像。老县官毫不犹豫,问完就直接叫了家院,把小菱轰出了门,那年月丫环仆女被赶出大门就是死路一条啊。
事情还继续向着悲剧发展。县官大人什么都没有再说,就找上王怜娟,说要送她去乡下姑妈家里养病,也不说破。行至西湖边上,小姐说到:父亲,你怎么不走大路,专捡小径?闻听此言,县官大怒,说:你个不守妇道的贱人,这里西湖就是你的去处!这等干脆的编剧,别处可曾见过?
然后王怜娟当然也不能直接就投湖,她还要求他父亲。能想到的理由是什么?无非是骨肉亲情,养老送终,生命只有一次,生下腹中孩子再死这些。这些理由是不是很俗,但是自然。王县官也回心一下子,然后马上又想到家门势必受辱,又横下心来,说,理不容你,自裁吧。
然后王小姐就跳了湖,然后被打渔婆婆救起,决定上苏州去找张青云。而丫环小菱,此时也赶往苏州,心想他能救小姐跟自己一命。但是,张青云此时已经沉浸在美好仕途的想像当中,见到小菱来,只怕她影响自己的发展,也是没两句,就叫家院,把小丫头舌头剪了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剪舌头这种事古已有之;面对恶人没办法时不可言语逞强,听说还有女生因为说我记得你的长相了而被强奸犯杀害的。
到此处这故事已经是十足的悲剧了,但还是没有到底。而观众此时已经受不了了,所以当张青云的新夫人,也就是更大户人家的蒋小姐,出现在厅堂外偷听到书僮对张生的控诉时,观众(昨晚现场的)竟然一片掌声,说明这种直接了当一悲到底的编写方法在影响观众上面真的是非常有效。
更有效的表现还有,当最后一幕的名称在字幕机上打出来时,全场观众一片叹气声:临终,大家在很不爽的情况下竟然又看到了这样的标题。此时王怜娟已经因为生气悲伤而导致早产,身体极为虚弱,眼见得朝不保夕。也就在此时,新夫人蒋家小姐来到了客栈,看他们如此可怜,大大地同情,眼见得就要峰回路转,救得这些苦命人:我要将你接家去,你为正来我为偏。就是此处,观众们又一次鼓掌,他们当然不是为了可以娶两个媳妇吧。
然后最终的悲剧来临。张青云终于来到客店,也许你还对他心有幻想,但是他一手就是二百两银子,连亲生儿子也不要,就让他们回家过自己日子。王小姐不禁痛哭失声,最后向蒋小姐求了几件事,帮忙养儿子,打发丫环渔婆回家之类,于是去世了。
新夫人蒋小姐悲愤不已,怒斥张青云,但全剧也就在此处结束了。后续的故事完全开放,他们已经结婚,现在又抱着个私生的儿子,双方的家庭都并非普通,蒋小姐的父亲官却又更大,那么他们到底会怎么对待已经知道是混蛋的张青云?他们怎么对待这个私生的儿子?留给观众无穷的想像。这一点在开灯后似乎还反应不过来。
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这个《泪洒相思地》被多个剧种当作是传统戏,保留剧,但似乎来源是豫剧,我说对这个名字这么熟呢(但竟然没有看过,故事也不记得)。可惜没有搜到关于它的创作的说明,也不知道谁是原作者,是哪个年月的。前些天又跟着某人看了些保罗·纽曼的老片子,发现当年的好来乌也是如此,编剧自然直接,不回避问题,也不企求一定要找到答案,宁愿让观众思考,现在看来,实在是高明之作。而这个传统戏剧与之相比,实在是有过之无不及。
06/15/08
闻香识女人这个片子多年前就看地,当时只记得帕西诺演的怪老头,以及他走入某神秘大楼又走出来的暧昧情节,基本看成了情色片。终于,金子终于还是要发光,前几天无聊重温一次,居然发现这个片子还是挺有内涵的,它竟然也是个美国价值观的教育片。
基本故事就是一个靠奖学金上了重点高中的有志青年,偶然间看到了几位同上这所重点私立高中的富家子弟捉弄校长的阴谋,而校长在中招后要求他说出那几个人,并且以退学来威胁,以保送上哈佛来利诱。
该青年郁闷中给人帮工,认识了退伍老兵帕西诺。片中暗表,此老兵经历非凡,某某的副官,约翰逊的参谋之类,见过大世面,但因观念不合郁闷在家,眼睛又瞎了,只好饮酒度日。但是看来他的退休金不低,于是他们到纽约玩耍,老头子到处吃香的喝辣的,调戏美女,到神秘高楼中找服务,折腾自己兄弟一家。最后就要自杀,但被青年拦下。然后又知道了青年的郁闷事,再然后跑到这所牛B高中在审判有志青年的大会上发表了一通宏论,打败了校长,让青年有了一个美好的前程。这段宏论如下:
我还没说完呢,我刚一进到这里,就听到那些话:“未来领袖的摇篮”。如果架子断了,摇篮也就掉了,它已经随落了。造就青年、培养未来的领袖的人们,看吧!要小心了,你们在培养什么样的领袖,我不知道!今天查理保持沉默是对还是错,我虽然不是法官,但我可以告诉你,他不会为了自己的前途而出卖任何人。朋友们!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正直,这就是勇气,这才是未来领袖所具有的品质。现在我到了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一向知道哪条路是正确的,毋庸置疑,我知道,可我从没走它,为什么?因为它太艰难了。轮到查理了,他也在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他选择了一条路,一条有原则、成全他人格的路。让他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行吧,这孩子的前途掌握在你们的手里,委员们,他会前途无量的,相信我,别毁了他!保护他!支持他!我保证会有一天你们会为此而感到骄傲!我保证。
这里,老兵认为不为自己出卖他人是一条原则,是有勇气的表现,是一种正直,是未来领袖所需要的特质。也就是看到此处的时候,我才明白这原来是个教育片,好莱坞还真是不改一贯的作风,一直以教化为首要的任务,还有如此巧妙的手段,实在难怪它的观念能风行天下了。
但当时我也想这种坚持不出卖他人的作法是否完全正当呢?是否隐瞒了一些错误,使错误得不到纠正?或者如果他看到的是罪案,如果坚持沉默是否恰当?是否这其中仅的区别就是恶作剧和罪案的区别?但很显然,电影为了说明这个恶作剧比较小,还给那位校长弄得很猥琐,还要搞威逼利诱的手段。不管怎么说,也还是有很大的可能性把这位青年转化为一个勇于同罪恶做斗争的英雄形象的,完全可以从不出卖他人来获利转向其他的方向。
据说原小说的意思就要丰富得多,讲了许多生活的事,要人在普遍的黑暗中坚持一些自己的理想,就不是美国人这么清晰直接。小说名叫Il buio e il miele,意思是黑暗与蜜蜂。
我想到这些也是因为现在的社会,很容易让人认为只要你坚持什么原则就是装逼,就是矫情,只有虚无才牛逼。最近发生的事已经足以让人打消这种想法,但还是有范余等跳出来叫嚣;而与此同时,主流媒体的教育功能发挥得非常差,经常让人难以看下去,它们应该好好学习好莱坞。好莱坞在前面讲了大段的意义灰暗的情节,但在最后轻松地抛出这个大好结局,让人在经意中甚至在潜意识里接受了这个理想的价值观。
生活确实经常是挺灰暗的,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人主动发现并发扬一些光明的东西,逐渐地,这光明也会影响到社会风气,让大家的生活好过些。
但有志青年去当领袖也并非最终的答案,在此片出来那年入主白宫的克林顿被弹劾,他之后更有志的小布什似乎效果更要差得多了。
07/15/07

图片来自该片主题曲的MTV。
按道理我应该是看变形金刚的一代,但不幸的是真没看过。这不是说多牛B,首先是初中就住校,再次是放早了的话家里可能还没电视,有电视的话可能当地能收到的几个台说不定还不放。总之正当年龄时没看过。后来也曾跟着小弟们看过几个电视镜头,但由于基础太差,完全分不清好坏,看不懂哪堆钢板是谁,于是还是没看过。
不过这回的电影,还是比较过瘾的,比贝导演以往的片子还要好──比如那个克隆岛。我觉得贝导这人资质一般,但似乎是作为斯导的接班人培养的,大手笔一个又一个的。总体上讲,这回的机器人们拍得还可以,故事编得丰富而且圆满,场面宏大,情节紧凑,绝对是近来没有大片看的情况下的必看作品。
不足之处是这个片子本来主题鲜明,好人坏人都是固有角色,本来应该按兄弟连那种风格来的,可贝导实在太不严肃,不但大大的秀了美女的细腰(难道美国人民审美观终于长进了么?),而且还让跟二层楼一般高的大块金属当了小丑,某位机器人从人家游泳池里爬出来时还非要搞个天真的小女孩来展现一下纯真,以及,让这么高级的机器人来抱怨小狗尿到它的脚上,都不是很有必要。
有人说汽车飞机们变形太快,其实还算可以了,本来人家这些超级机器人就不是严格地按照地球物理学来变形的,所以不但由小变大没问题,就是变后的形状和汽车零件完全不一样也没有问题──这些是我学习了变形金刚的背景知识之后才知道的。变形的力量就在于火种,也就是片中的那个方块。它的能量导向哪里,哪里就会有变形金刚成长起来,包括把手机变成小机器人,根本不要考虑物质/形状的相关性问题。
片子中机器人的动作还是很帅的,变形经常在动态中完成,包括飞机飞过来就变,大堆钢铁还能在空中做出李连杰或是成龙的动作,很有开创性。片中还出现了许多美军的先进设备,F22都上了,不知道是不是实拍,不过给安排的故事不行,好几架气势汹汹的来到纽约上空,还没发挥作用就被混在其中的机器人给拍到双翅断裂,很影响美军形象啊。另外还出动了很多航母的镜头,不过完全是个背景。
最后一段金属大战,就感觉贝导切得不清晰,完全不明白是谁在打谁。并且,此处可能暴露了此片CG制作的一个毛病,就是这些金属物体太没有质感,或者是本来制作的问题,或者是镜头设置的问题,总之让人感觉不实在。按说在胶片上应该很有感觉才对,就像人家彼得·杰克逊的片子,从金刚到令人恶心的虫子都让人感觉实实在在,简直可以触摸。
我还依稀记得以前汽车人和飞机人打架,应该是争什么能量块,不知道和这次电影里争的魔方是不是一回事。
片子一开头就是美军基地被入侵,美军这条线是以后重要的一个发展线索,另外就是男主角买车从而结识黄色雪佛来这条线,再次是男主角他爷爷在北极发现坠毁并被冻僵的那个反派机器人的线索,三条线索让这个故事显得很丰富。开头就是大型战斗场面,其后又是一个接一个,看得还是比较过瘾的。
最后机器人们留在地球,同人类生活在一起,那肯定是要继续保卫人类的美好家园的了,让我们等待它的续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