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on 27th Floor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01/29/05

以网络为核心的电脑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以网络为核心,或者简单地说以浏览器为核心的电脑不是一个新概念,它是Netscape在1998年以前一直的理念。那一年,它被windows捆绑的IE打破。而之所以微软可以奋起直追,直到IE4做得比netscape浏览器还好,全是因为这个理念,因为微软是害怕这个理念成真的。

这个概念不喜欢复杂格式的文档,而是以数据为核心,所以它同以文档为核心的Office系列软件针锋相对,并因此它将不再过多地依赖于操作系统,一个操作系统,只要能够显示文字和图形,这个理念就可以完美地工作。很可能的,这个理念也许正在实现的路上,这是J Dvorak说的

Dvorak是著名的评论家,他的观点一向独到。这次,Google引进了两个Mozilla社区的核心人物,去年还注册了gbrowser.com的域名,所以大家一向猜测Google要推出自己的浏览器了,这当然是很可能的。Google有众多的服务,基本全是基于Web的,其中的Gmail在Web上的表现更是令人印象深刻。Mozilla社区在开源后,其实一直在致力于让浏览器无所不能

与此同时,Google还从贝尔实验室引进了操作系统专家Rob Pike,他是Plan 9开发团队成员。也许他只是在google负责一些机器,也许他在搞自己的系统。更进一步,如果自己的系统配上自己的浏览器,也许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客户机,Google也许会变成PC硬件商?

开放并一定能十足地对抗垄断(自由可以),但开放型的垄断似乎能让人放心一些。基于此,我非常希望google能选用mozilla,在操作系统上能选用Linux,幸莫大焉。

01/29/05 01:19: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28/05

大公司的开源步伐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IBM在1年前宣布过要把它公司内部的PC桌面全部换成Linux,期限是2005年年底。目前它进行地如何呢?Infoworld有一篇文章,略微谈论了一点。

该文称据IBM内部消息,IBM已经基于Redhat开发了自己专用的Linux版本,称为电子商务客户端,包含Openoffice,Mozilla浏览器,但还要用Wine来运行Windows版本的Lotus Notes客户端。它的文件里说这不是长久之计,但目前只能这样。

据称一年前IBM就已经有15000台机器在运行Linux桌面,而2004全年的目标应该是4万-6万台,但现在发言人拒绝对此作出评论,只是说,他们的确在用Linux。但这个报道说目前在IBM内部,就浏览器来说,只有IE能得到IT人员的支持,而同时还有许多网站仅针对IE进行设计──IBM都这样啊。

我曾经想,如果功能够用,能把人还绑在一种封闭系统上的动力主要是习惯,包括个人使用习惯和交往的习惯;如果在一个公司内部,想来如果统一下命令换,应该是可以的。但现在看来,这个想法幼稚了,习惯如果有强制命令,应该能够克服;但如果别人都用word,即便是IBM也不一定就敢不用Word。比如大客户,比如政府发来个Word资料,非要你填了返回去,难道你敢用OpenOffice来填?

公共的机构其实应该在这方面起到表率作用,率先使用开放的格式,不要因自己的行为给他人造成要么盗版要么交钱的压力。个人不散布这些私有格式文档也是同理。

开源是不同于自由的,所以先锋人物R.M.Stallman就说开源软件是对自由软件的污染。但作为公司,它们都更喜欢更切合实际,并能带来利益又不完全失去控制的开源概念,而不是纯粹的自由概念。同IBM一样,Sun公司现在也开始热烈地拥抱开源这个概念了。它已经宣布要将最重要的Solaris产品开源,同时为配合它,宣布将涉及的1600多个专利也以同样的协议开源。Sun声称,这样它就已经创立了一种开放的创新模式,并站在了这一行动的前列。毫无疑问,它这一举动将全球瞩目。

开源能破除一些垄断,让别人自由地检查源代码又能消除一些戒心,最重要的,它能吸引大量的开发者,丰富自己的应用,最终对自己有利。Mozilla从被打败几近放弃的Netscape起步,几年间又重装上阵,就是这种模式成功的一个范例。而Sun的CDDL协议也正是基于Mozilla的协议设计的。

01/28/05 00:00:24,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26/05

Sun推出开源网站 - opensolaris.org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网站已经可以看了,使用CDDL (Common Development and Distribution License)协议。这个协议基于Mozilla的那个MPL设计,已经被开源社区OSI认定为合格的开源协议。目前可下载的也就是DTrace。

01/26/05 08:06:18,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25/05

安装Blacklist,对抗评论SPAM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今天一看Blog,评论里全是垃圾,删了下,差不多200条,新站上也有数十条,真受不了了,只好上nucleuscms的论坛,找了blacklist插件装上,似乎安静了一些。下个版本或现在的CVS版都已经可以支持那种输入图片上的文字才能发送的功能(通过插件),到那时会简单一些吧。

01/25/05 10:13:01,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Mac迷你的13种用途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MIT技术评论上说,Mac迷你这种机器,CPU是1.25GHz的G4,内存不过256MB,系统总线不过167MHz,性能上也就一般,用它来占领苹果擅长的音视频多媒体市场无疑是不太够的,所以作者专门为Mac迷你设想了13种用途:
  1. 便携式数字照片存储器
  2. 个人电台的卫星接口
  3. X10智能家居的服务器
  4. 圣诞灯光序列控制器
  5. 家族影院系统的一部分
  6. 汽车自动驾驶仪
  7. 给笔记本电脑做防火墙
  8. 安防系统控制中心
  9. 服务器或者网关
  10. 构造一个便宜的并行处理阵列
  11. 工控
  12. 构造Beowulf集群计算机系统
  13. 专门装个iTune来为ipod下载传输歌曲

这些设想,其中多有咱们没见过的东西,还有一些需要大量工作才能用起来,或者有些实在显得大材小用。不过大材小用正是当前的趋势,也许以前用一个专门芯片处理的东西,现在更可能干脆用个电脑。Mac迷你的个头,16/7公分长宽,5公分高,真是放什么地方都合适,作为个人服务器无疑是非常合适的。我想这个东西今后会有发展,用它来控制家里的一些设备,但现在似乎还早了点。

顺便庆祝一下:Firefox下载突破2000万增长曲线

01/25/05 09:12:36,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24/05

Mozilla中文社区新版推出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昨天,在murj等大侠的努力工作之下,Mozilla中文社区新版已经推出:全新的Web页面(IE可能不兼容);全新的Wiki引擎以及大量新增内容;合并之后的论坛以及全新推出的社区网志

新的Web页面采用Mozilla官方技术,大家可以看到,风格上是比较一致的。除去上方的重点产品,左下是最新消息,中间是从本社区网志中摘取的新贴。

Wiki已经换用强劲的Wikipedia所用的Mediawiki引擎,功能强大。并且随着新引擎的推出,大量新内容也已经添加进去,在目录设置上也更适合用户需要。Wiki是一个大家共同协作创作并保留知识的工具,大家在使用Firefox/thunderbird等Mozilla产品过程中有什么心得,都可以添加进去,对自己算是个笔记,也许对他人就是个很有用的教程了。

新论坛是Mozilla中文社区携手共进的一个产物,是mozcn.org与www.firefox.net.cn资源整合后的成果,主体仍是原来人气较旺的firefox.net.cn,合并了原来mozcn论坛的内容。此次整合可谓国内自由软件力量的一次重大举动,其意义不可低估。

此次一并推出的还有网志,基于Wordpress建设,开放注册,以编发Mozilla相关消息为主,同时欢迎用户发表使用Mozilla产品的心得。

更多说明,请看网站

01/24/05 00:02:42,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23/05

以前咋就不知道?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Slashdot吸引人,以至于经常在网上造成slashdot效应,把人家网站挤爆,并不只因为它能提供最新最快的消息,还有它的用户评论,以及除去电脑、技术以外的话题。

这个话题说有位什么专家、倒特考木百万富翁写了一些他希望在高中就知道的事情,其中包括不好好学习,浪费了时间等语,引发了洪水般的讨论。这个链接没能打开,但下面的讨论也非常有意思,因为这个话题也许每个人都会想到。

这么想无非基于一种考虑,就是人如果事先知道利害就能取得更好的后果。这一想法本身也有疑问,真的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吗?我不是很相信。正如我们早就知道火烧了手会疼,但哪位不是被火烧过之后才能确实地记住这个物理+生理规律?生活也是如此。有位写到,去经受吧,这是长大过程的一部分,颇有些道理。

又如果我们知道了今后的利害关系,我们一定能趋利避害吗?社会上的事情多不会如此简单。我现在想,学习考试实在是我遇到的最公平的事,只要有天分,只要努力就能在学校出人头地,不必求诸其他力量。社会里面的事情牵涉太多,变量过于复杂,权重更是大大的不同。在找工作时,你的考试分数,你的技术能力,外语能力,你的大学,许多情况下都不比一个熟人更有用。既如此,我们就能在学习期间广交朋友,搞出一张复杂的关系网吗?也不一定。

既然如此,在学校里,还年轻时,又何必害怕浪费了时间呢?许多人写道,不必把享乐当成浪费,乐就乐了。他们没有高考的压力。其实高考实在在浪费时间,两年时间学完所有课程,最后一年把所有题型都做上起码50遍,有什么意义呢?可是不浪费这个时间,我能坐在这里敲字吗?

讨论这个问题的大前提是向着更好的生活前进,什么是更好的生活?有房有车,满意的工作,高高的收入?但这个工作是否能让人喜欢?还要看各自的兴趣。就有人说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要干什么,确实如此。可有多少人在学校里就能明白自己要干什么呢?在中国,我们要干什么,只有一个,就是要考上大学,考上最好的大学,至于考上之后怎么办,我那时是没有人想的,包括大人们也不想。这两年大学就业不容易,估计要开始想了。

但要干和能干之间还有不小的距离,就是除去所有非法事业,也还有大量的事情想干却不能干,比如美国总统就职那天凤凰卫视就一整天不让看。也许确实有想干的,但你是否有机会进入那一行业呢?是否在大学就进了一个完全不想干的专业呢?

最好就是自己创业,自己干自己的。不用说,这比找个工作要难。

当然,也有人提出,与其这么奋斗,不如完全不工作。只要条件许可,有多少人会乐意选择不工作呢?这个比例不会小吧。也许这样就又会感觉自己很没用,很无聊,还是要进入这一困境。

窦文涛在凤凰上讲中国四周围的赌场,提问说,中国人是不是好赌?为什么这么好赌?初步答案中有一条说中国事情不确定的太多,人就老有投机心理。私底下认为确实如此。

我们又能如何,还是得自己经历,自己去做。不论上面说些什么,我也有一些想以前就道的事情:我希望15岁时对社会的了解有现在这样多?我希望更早就能到不同的地方,同不同的人接触;我希望更早就看到计算机,而不是在大学里才见到第1台真家伙;我希望能在高中多学点更高深的数学,而不是把算术题算50遍;我希望初中高中那里有公共图书馆,或者那时有网络也不错。

01/23/05 00:17:01,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22/05

SCO针对Linux的战争仍在继续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基本上都把它忘了,没想到SCO又跳了出来,这回是一个司法行政官(掌管司法程序的)批准了SCO要求IBM更多资料的提议,SCO的股票居然因此上涨。

去年7/8月间,SCO的总裁展示了他们检查IBM的UNIX代码的成果,之后遭到开源界的一致批评,更有大牛Bruce Perens(以前领导过Debian的)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其中并无实质性内容,不是早已公开的内容,就是BSD原来发明的东西,还有只是一些准则,谁写都是那样的东西。后来SCO全年收入成了负值。关注的人也已经少了。但Linus还是出于理想化的考虑,加强了进入linux内核的源代码的审核,似乎是要求程序员在提交时必须签署一个声明这代码全部是自己所写,并无抄袭的文件。

现在要求IBM提交的资料,包括一些备忘录,程序员的笔记之类,已经属于没事找事了。Slashdot上面有人说这是因为SCO认为有些代码虽然从未出现在UNIX发行版中,但可能在开发过程中有,这些代码有可能通过IBM程序员的大脑被带进了Linux。这就要看IBM同SCO之间关于修改UNIX产生的后续作品的归属问题的定义了,一般来讲,IBM未必会同意这样的作品能不属于自己。

正如eweek评论所言,这个小胜利未必是什么好事,它实际上拉长了这个官司的时间,而时间长显然对IBM这样的巨头有利,而对已经亏损,靠别人的“投资”生存的SCO来说,这很不幸,即便最后证明了IBM违反协议,要掏钱,但SCO是否能挺到那一刻呢。

01/22/05 01:51: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21/05

Google Picasa2初体验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没有确实需要的话,我愿意在Linux下面呆着,最近用得也顺手了,反正就那几件事,看点简单的Word文档也没有大问题。但今天碰到了一个一定要看Word修订的文档,OpenOffice.org看不了,只好切回Win了,顺便下了Picasa2,做一个尝试。

下载也就3MB,装的很快,结束,询问要否检查我的文档、桌面、我的图片等几个目录,让他查吧。启动很快,但建立这些目录的索引看上去很费劲,硬盘灯闪个不停。好不容易检查完毕,列出数十个有图片的目录,就可以查看了。这些目录按日期排列,分成硬盘上的和其他(比较怪,似乎没有大用的图)两大类,点一个目录,右边就显示出其中的图片,图片按缩略图显示,右下角有一个滑杆,可以调节缩略图的大小,还可以显示图片的名字大小等,十分方便。双击一个图片,就进入编辑模式。

以前说过,想找一个免费的能查看编辑图片的工具,一直没有满意的,这回算是如愿,Picasa的编辑功能不多不少,正好够使。可以方便地调整大小,改变亮度,色调,可以给图片加上一些预设的效果(这些效果感觉不好),可以修改红眼,可以保存或取消操作。这些基本上足够了。 [阅读全文]

01/21/05 01:36: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20/05

Mozilla Thunderbird的政治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自由软件是讲究理想主义的,所以比之商业,它有时候就要复杂一些。长久的商业也要讲些道德的,但它总是有最后一招,拿钱买,最简单最直接。自由软件没有这么直接的途径,有时候就显得复杂,就有政治问题。

昨天给debian升级了Mozilla thunderbird,终于到1.0了,打开就发现,标题栏上名字变了,现在叫做Debian thunderbird。看包名,还是mozilla-thunderbird。邮件列表上有人说,这是因为许可问题。mozilla基金会现在的许可似乎不允许随便发布经过改变的它的软件(没改过的没有问题),而debian的包是改过的,打过一些补丁,据称是更安全,更稳定。所以名字估计是要改的。thunderbird的维护者(他也要做mozilla的日程安排软件sunbird)等不及这个争论结束,所以就先改了个名字就发出来了。

对于Debian,我一向是信得过的,这个理想主义我也很赞赏——但我也不反对用被debian归入非自由/贡献类的软件。mozilla是一套优秀软件,希望这些问题可以早日解决。

Debian自由软件方针
  1. 自由地重发布
  2. 必须带有源代码,并允许从源代码编译后发布
  3. 派生作品必须能以同样的条款发布
  4. 所做补丁必须能同作者的源代码相结合(此时可以不带有原来的源代码)
  5. 没有对任何人或组织的歧视
  6. 没有对任何应用领域的歧视
  7. 无附加协议
  8. 不影响其他作品(比如不得要求必须同自由软件一同发布等)
  9. “GPL”, “BSD”, “Artistic”是自由的(没列出mozilla的MPL)

01/20/05 12:35: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18/05

LSB提交国际标准化组织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LSB,即Linux Standard Base,是一个致力于Linux标准化的规范,目前它的最新版本2.01已经提交给ISO,如果能够被批准,就将成为国际标准。当然,国际标准通常不具有强制性,但它具有先进性,随着采用机构的增多,也同样可以具有“强制性”。

Linux是自由的开源软件,任何人只要遵守它的协议,都可以发行它,销售它,所以就出现了众多的公司,众多的发行版——目前可能在100个以上。各个发行版都要改一些东西,完全看当时开发者的心情和爱好,最终就是同样是Linux,却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操作习惯,不同的编程习惯。

LSB的出现基本解决了这个问题,但直到现在也并不完全,它也还在发展。LSB是个好标准,它开放讨论,不强制,不致力于降低各个发行版的特别性,但它要求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如标准的库名,文件格式等,同时要求源代码和二进制可执行文件都有一定的兼容性。这些标准对编程的人可能最有用,按它写出来的程序可以最大程度地在各个不同的发行版上顺利运行,所以它对程序开发商最为有利,但长远看来,对Linux发行商一样是有利的。

操作系统这种东西,越来越像一个基础设施,公用设施,走向ISO就是朝这个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

01/18/05 11:34: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17/05

沉痛悼念老乡赵紫阳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 赵紫阳同志长期患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多种疾病,多次住院治疗,近日病情恶化,经抢救无效,于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完)

赵紫阳,1919-2005,河南滑县人。21岁任边区地委书记。后历任南阳地委书记,广东省委书记,四川省委书记。1980年任国务院总理,并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87年当选中央总书记。1989年被撤销一切职务。

01/17/05 11:33: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Xfce 4.2发布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Xfce是一套轻量级的X桌面环境,包括了窗口管理器(最初来自经常被猛夸的FVWM),一个桌面程序(无图标,有菜单),一个程序面板(提供两级菜单式带图标的快速启动管理器,可添加多种小插件),一个应用程序状态栏,应用程序图标栏,配置管理器,打印管理器(传统的和CUPS)。

Xfce使用Gtk+库,V4之后全面支持Xft(其实是从3.8开始),可以使用Gnome的所有程序,也可使用Gnome的主题。装好QT库,一样可以运行QT程序。全面符合Freedesktop标准。配置清晰简单,使用方便。速度快,特别是在配置低的机器上(在我的PIII866+256MB和Duron1.2G+256MB上非常舒服,速度不低于Win2k)。

目前发布的4.2,又有不少新特性。可是Debian还没有正式推出,估计就快了,也可以用其他第三方的Deb包来装一下看。

在单位机器上装了4.2,就用的这个Os-works的包,装得倒顺利,只是原来的4.05的设置全没了(也不像全没,大多数没了),需要自己再略微设一下,如果不想这样,还是等Debian的正式包吧。

01/17/05 08:30: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15/05

全世界都在胡吃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我不知道从哪里得来的印象──一般来讲是读来的──说是美国人不吃内脏,不吃下水,爪子脑子什么的也不吃,言下之意就是说吃这些东西似乎不怎么样,太低级。我一度想找个理由,说明一下为什么我们吃这些东西,虽然我自己最喜欢吃大块的肉。比如说我们物产不丰富,不能浪费,所以就吃之类;或者说宗教禁忌少,也可以说得过去。

但看了安东尼·伯尔顿(Anthony Bourdain)的书《厨师之旅──寻觅世上最完美的饮食》一书,我发现,已经没有必要了,原来全世界除美国外都在胡吃,而美国人正学着开始胡吃。

伯尔顿是在法国出生和长大的,然后在纽约当厨师,顺便写了几部小说,但他成名还是因为写吃。他前一部书《厨室机密》写了他在纽约厨房里的经历,说出了那种在浓密的白色烟雾中面对火炉的那种紧张焦燥的感觉。这一本书是他出名之后电视台请他环游世界,找各地名吃来做节目,顺便又写成了书。我更喜欢这一本。

他这个环球觅食避开了中国、法国、意大利、印度,说是这几个地方饮食文化太过发达,如此走马观花得不到什么印象。 [阅读全文]

01/15/05 01:36: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14/05

访问本站的浏览器简单统计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看到别人在Blog上统计的浏览器比例,就把自己的小log(barb.51.net,我自己的一个小插件记录的)也用perl算了一下:

IE:37%(包括5/5.5/6,没看到4)
Gecko:39%(包括Mozilla,Firefox等)
其他:24(包括Opera,Lynx,wget,各种搜索机器人)

记录非常简单,连Mozilla和Firefox也分不清,都记成Gecko了,不过没关系,这里我们已经看到,访问本站的浏览器中Mozilla系列是第一。顺便再夸一下perl,强悍、简单。这个记录从041119到050114,只是主页的情况。

01/14/05 20:46:42,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Google的中文名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因为网上有大公司同国网公司打官司讨回域名的新闻,其中提到Google.cn也有可能被拿回,有人就翻出Google也干过同样的事,暂时是没成功。google.com.cn现在是被指到一个论坛上去了。

在2003年年初的这个裁决中,出现了Google的中文名字:

投诉人:科高公司(GOOGLE INC.)
地 址: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市拜滨公园大街2400号
(2400, Bayshore Parkway, Mountain View, CA, 94043 USA)

科高公司,感觉和Google搭不上线啊。

01/14/05 08:53:18,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13/05

又见识了一下网吧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很少进网吧,最近两年更是一次也没进过,前两天终于无聊,进了路边的一家。这家网吧设在这个大楼的地下室里,门口不大,墙上写着未成年禁止入内。走下窄窄的楼梯,下面果然是别有洞天,挺大一厅,电脑怎么也在150台以上,90%的上座率,以我的看法,不到18岁的占了基本全部吧,我成了例外。

柜台上连个价格都没写,问了说2.5元每小时,不足1小时可以再算。本来要出示身份证的,可我确实没带,小姐说算了,下回吧。于是交20押金,领了张卡,上面只有一个3位数。找台机器座下,XP的窗口上有一个框子,要求输入那个号,其实也没密码,如果想换机器,可以自己设一个。桌面给换了,没有开始菜单,最上面有个工具条,列出办公软件、上网软件、单机游戏、联机游戏、选项、用户工具等几项,点一项,桌面上就显示出来相应的图标。办公软件有word和Excel,单机游戏得有20个,联机游戏也差不多,主流的全装了。网络软件也就是IE,QQ,MSN。基本没有自己可以设的地方,也没有系统信息可以看,可能是把Explorer都换了?

机器还挺快,鼠标键盘都是罗技。可惜它装的软件实在不对我胃口,想Telnet连个cmd窗口都找不着,又不想下载,看了会BBS Web版就撤了,收了1块钱。账号一退出,机器就自动重启了。

网吧里面很显然地中学生居多,虽然没穿运动服,60%的人在打游戏,有那些传奇,CS,还有许多看上去挺简单的游戏,剩下的人在聊天,也有几个小姑娘在看BBS,界面类似水木Web,但显然不是。

网吧也真够难的,他们的那些设置基本上就把电脑给阉了,除了玩游戏没别的功能,谁会跑那里打Word文件呢?不搞这些设置,又估计管理起来太难。

01/13/05 01:55: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12/05

罗斯福的新政100天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起这样的名字,现在看来做出个博士不成问题的,不过现在可顾不了那么多,只不过看《光荣与梦想》这一章,略有所感,写下来记录一下罢了。

罗斯福上台时,美国的股票市场已经垮了,人心已经散了,但好歹要换将,美国人都等着罗斯福能给他们带些来变化。所以,罗斯福同他的财长提出什么议案,议员们就马上通过成为法律,甚至还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没几天,罗斯福已经取得了等同于国王的权力。

在这样的权力之下,他下令银行休假,大量印刷新币,以宣布名字的手段要求囤积货币的资本家们把钱送回到银行去,然后又废除金本位,下令发放新的贷款,建立救济金,基本上挽救了金融。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以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的名义开展救济工作。通过《全国复兴法》,此法给予工人同资本家谈判工资的权利,要求资本家必须服从总统关于工时、工资的要求等。在农业上,首开补贴的先例,政府出钱要求农民停止生产,杀掉小猪等。

很明显地,金融那里要求钱进入流通,甚至以通货膨胀的方法刺激其流通,使经济活动起来。第2项中的各种队、局署实际上就是组织失业人员(包括有大学学历的人)参加各种工程,一方面修好了公路、政府大楼、水坝,一方面又以体面的方法让穷人得到了活命的钱。第3条实际上也是给工人以保障,让他们工作后能有消费的能力,同时制止了随意降价,恶性竞争。第4条,也是对农民极大的有利。 [阅读全文]

01/12/05 01:18: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11/05

20年的USENET揭示的事实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USENET是互联网上相当古老的一种服务。2001年,互联网退潮时运行USENET服务的Deja公司撑不下去,卖给了Google,然后合并到了Google Group中。很幸运地,伟大的防火墙替我们挡掉了众多优秀信息,由于这个服务太过优秀,所以是完全看不到了。

但Google从它存储的8亿条消息中找出了一些有趣的事件,做成了这个时间线,从中可以了解一些相当有趣的事实,虽然看不到详情。比如这服务刚开通MS就被提及,SUN在1982年才被提到;CD和Aids也出现在这一年。1983年第1条mee too贴,乔丹(这家伙火了20年),麦当娜,Windows,RMS的GNU。思科出现在1986年,IPO这个词也是。1989年事情也不少,超文本刚提出。1991年出现了TBL宣布了WWW,Linux。1993年,Mosaic,拉登头一次出现。1994年Friends开播,亚马逊,Yahoo,Lycos。1998年Google,OSX。

真是挺有趣的,应该能反映一点社会现实吧。如果再做些其他搜索估计更好。


01/11/05 07:21: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媒体批评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李希光教授近来有个发言,《中国媒体新解读—— 李希光在新闻出版署 “报业改革研讨会”研讨会上演讲》,可以算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言人所不敢言,颇有知识分子的风范。但这个态度和以前他建议网络实名制看起来像两个人。

李教授说对新闻改革有几种不同看法:经营者、编辑记者、官员和公众。他这里站是在公众的角度说话。他总结4点:媒体商业化,对编辑记者投入减少,使真实性得不到保证;媒体商业化已经让媒体偏离了新闻的核心价值;坏新闻(新闻不核实、不准确、不公正、随意猜测、片面报道、煽动仇恨、人格谋杀、低级庸俗等)大量出现;利用公众情绪,事实让位于观点。

我觉得李教授说得很不错,正是当前媒体的通病,大病。 [阅读全文]

01/11/05 01:08: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10/05

安全增强Linux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SELinux,即安全增强Linux,是美/国\安/全\局发展的一套Linux,改变了安全机制,以便使它更安全。主要地,它改变了用户权限,比如没有root这种用户,每种用户都只能看到和自己相关的东西;没有777这种文件权限,每种权限都必须准确;一个程序被突破时,只有它自己受影响,黑客仍然得不到系统级权限。用户的rhost文件甚至可设成连自己都不能写。看上去,应该能增强不少安全性。

这个增强实际上要涉及内核,所以如果要在现有的Linux上安装时,就必须给内核打补丁,再编译出来,而许多模块因为与此相关,也需要重新编译。更有些应用程序可能会因为这些改变而不能正常工作。它的工作方式是在Linux的验证之后介入,如果Linux认为可以运行,SELinux就再验证一下。

但这项工作已经得到Linux内核的认可,据称是在2.6系列中已经引入了对它的支持,也就是不必再编内核?只需安装其他一些配套软件即可。现在起码Debian有,Fedora core3已经自带安装,因此看到有位装了之后网页运行不正常,有些文件不能读出,而出现403错误。但感觉这个很不错,如果要搞很严肃的服务器的话,大可一试。

01/10/05 12:40:39,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09/05

blue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blue car


blue guy

01/09/05 03:06:31,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Linux用户的价值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以前听说过QQ的老总回答“为什么不开发Linux版QQ”的问题:这部分用户对我们没有价值。诚以为,这不应该是一个老板的回答。

首先,没有哪个用户没有价值,他没交钱只能说你的服务还没有产生足够的吸引力,有这样的想法才是长久之道。

其次,Linux用户有很大的价值。用Linux的人一样有聊天的需求,聊天了如果能玩游戏他也一样会去试一下;如果要穿衣服,说不定他也会像打扮自己的桌面一样热衷于买几套好衣服穿;如果声音视频能通他也会考虑看一下;如果能绑定手机发短信也是很方便的。比如我其实想找个比较信得过的通过网上发短信的网站,但在Linux下面一直没有找到能用的。其实,只要他们乐意用你的产品,这就有可能产生实在的价值。

Linux用户更大的价值还表现在他们的影响力上。这部分人通常是懂点技术的,就是非专业也是折腾过东西的──尤其是现在敢拿Linux当日常桌面使的人──他们很容易因此成为亲戚、朋友以及网络社区中的“技术支持中心”,而软件这么多的情况下,他们的意见是相当重要的。想想看,以前为什么放弃Winzip,转用Winrar?为什么放弃天网,转用Blackice?为什么开始尝试Latex?为什么开始用Mozilla?为什么开始装Linux?可以说,没有一次不是受了某个“牛人”的影响,他们说话很简单:这个不好,换xxx吧。

在别的公司还在信奉大广告的情况下,Google只靠着众口相传就成了第一的搜索引擎。记得在01年或02年,和朋友见面都要说用了古狗吗?事情就是如此简单。后来的Gmail采用邀请的方法,一时风光无限。谁是这里面的主角或源泉?我可以确定地说:是靠近技术的,是所谓Geek,又有不少确实是Linux用户。

后来又有多少人受了牛人的影响,抛弃了QQ,转向MSN?这很难说,但从03年开始,我的朋友开始慢慢出现在MSN上,QQ上现在只剩下两个域名注册商的客服了。

其实开发个Linux版有多难?现在已经有两个成功的例子了,还有一个被马老板用法律武器打击掉的。现在的例子已经走上了破坏QQ商业模式的道路,比如不显示广告。马总难道还不心动吗?

01/09/05 01:09: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08/05

Bill的系统又一次公开蓝屏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美连社1月6日报道,Bill Gates在消费电子展的演讲中,产品演示又一次失败。这个展是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Bill在上面做主题演讲。他在介绍媒体中心时,屏幕突然僵住,遥控器再按也不动了。

而在接下来另一位产品经理在介绍Forza Motor Sport这一视频游戏时,出现了典型的蓝屏,警告:out of system memory。大家都很熟吧。说实话,Windows进化到2000和XP之后,蓝屏已经很少了,不知道这个游戏是在什么平台上运行的。上一次公开演示蓝屏是在1998年,当时只是插上个扫描仪,系统是98。

咳,这可以算是Gates给各位常做演示的人一个机会,如果演示不顺利,就可以说:连Bill都不能幸免,何况我哉。

机器蓝屏不如大脑蓝屏可怕,Bill在会后接受News.com采访,其中除了鼓吹他的媒体中心之外,还带着骂了一把自由软件鼓吹者:There are some new modern-day sort of communists who want to get rid of the incentive for musicians and moviemakers and software makers under various guises. They don't think that those incentives should exist. 这话不对。自由文化支持者并不反对版权或专利,而是觉得也许它已经有点落后,限制了创新了。另外,说人家是commu...啥的也不地道。
[阅读全文]

01/08/05 01:15: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07/05

Thunderbird功能评介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Mozilla Thunderbird是一个独立的邮件客户端,是从Mozilla的众多功能中分离出来的又一个成功的实例。原来那个包罗万像的Netscape仍然以Mozilla
Suite的名义在发布,也有一些老用户喜欢它的。但一个程序融合完全不一样的功能并非一个好的方向,一些事情也许操作系统可以做得更好。所以浏览器功能分离出了Firefox,收邮件的功能就分离出来了Thunderbird。

我在没有用Linux桌面的时候就在找一个收邮件的工具,用过Netscape的邮件,中文一行不会回行,放弃;用过Eudora,不顺,放弃;用上TheBat!,很好,用了一阵子,忘了什么原因又转成了Becky。说实话,这后两个都非常优秀,可是一直要破解,盗人家的版,慢慢地感觉不好,盗点差劲软件我尚可接受,碰上优秀软件就觉得对不起人家了。这时发现了Thunderbird,已经是0.4版,去年年底的事吧。用起来非常顺手,起动略慢,但可以接受。中文处理没有问题了。

经过快1年的使用,感觉TB确实是一个成熟的专业的,甚至是为有大量邮件处理业务的人设计的软件。它的口号叫Reclaim Your mailbox,绝非虚言。

首先是安全。我知道有些大公司部署了MS exchange server,当然客户端就是Outlook了,他们要求所有用户不得使用Outlook的预览功能,就是只能设成两栏,左边是邮箱列表,右边是邮件列表,要想看邮件,必须双击打开新窗口来看,这一招可以防一些病毒的。用TB你根本不必有任何此类担心,放心大胆地看那些带着各种乱七八糟附件的邮件吧。更进一步,在看HTML邮件时,你可以只看其中的文字,或者看简单的格式,或者看全部HTML,我一般设成转为文字来看。

垃圾控制是另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 [阅读全文]

01/07/05 01:32:43,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06/05

你的机器装了多少钱的软件?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水木新软件版今天有哥们贴出一个软件报价,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机器上装的要花多少钱,注意其中有的是美刀,有的是人民币。

软件报价评价
Adobe photoshop cs$649你真的需要吗?可用Paint.net/pixia/gimp
Adobe premiere elements$99.99同上。这是专业工作。
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409.99同上。可用Openoffice。
ACDsee 7.0 Powerpack$74.99简单看个照片请用Xnview。
Realplayer Plus G2$15.99有免费的吧
Norton Antivirus 2004 Professional$64.99用Win绝对需要,国内似乎没有这么贵。
天网防火墙个人版2.7¥138元以前用过。
Norton internet security2005$69.95/年用Win绝对需要。但也有Zonealarm等免费的。
WinISO 5.3$30真的需要吗?
UltraISO 7.5$29.95不用它也没有。
Flashget 1.6.5$29.95这么强烈的下载欲望?交钱吧。
Leapftp 2.7.5.610$30有免费的Filezilla。
Serv-U ftp server 6.0$199.95/年没事开服务干什么?也有很多免费的。
金山词霸2005¥40应该买
Merriam-Webster's 11th Edition Collegiate Dictionary$16.99交钱
windows优化大师2004增强版 ¥26优化个什么劲啊
winrar3.40¥290很好。但可用7zip。
Total Commander 6.03a$34一个资源管理搞这么复杂?
Microsoft Office 2003中文版¥3290你真的需要吗?3行的通知可以用写字板,这可是生产率工作。
Windows XP Professional中文版¥1690该考虑购买力也得考虑不是
Mathematica 5.1$630对学生应该免费
Matlab 7.0.1$21,800一般人也用不到,这价钱。。。
Macromedia studio mx 2004 with flash professional$249你做的东西带来收入了吗?交钱吧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6.0企业版$989.95学编程,不应该学工具
Microsoft visual studio.net 2003 enterprise edition$2,199默许盗版?
MSDN library$199很有用,但应该是单位买
ChemOffice Ultra 2005$3390学术$1390学生$690太专业了,公家买吧

所以我一向认为,打击盗版企业也应该负起更多的责任。比如现在招程序员,他不问你C和C++,只问VC,招个打字的也不问懂不懂字号字体,只问会不会Office。这样自然就逼得许多人只能盗版先装上这些软件学习,否则就找不到工作。其实这些工作都应该是企业职业培训应该做的工作。

更吓人的许多人电脑上有Pro/E,UG,Cadence等等,简直不可思议。

01/06/05 13:56:26,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几个大型IT公司使用Web的有趣数据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来自Slashdot,文中提到的VisitorVille Intelligence公司已经不能访问,并且会显示一页字说这是/.效应的后果。看来/.的影响真是不小,slashdotted...这些数据是该公司对数千个网站进行监控的结果,用IP来区分公司(许多美国公司有A类地址,HP据说还有两个)。

所以这里暂列几个数字:
MS:员工66%时间用Google搜索,20%时间用MSN Search,98.76%的人用IE6,Firefox占第2位
Google:员工100%的时间都使用Google搜索,21%的人用Mozilla或Firefox
Apple:最常用搜索是Google,68%的人用Safari
Sun:39%的员工使用SunOS(有点少)

其他的看不到了。

01/06/05 00:16: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05/05

亚洲Linux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新闻上说,因为韩国要布署一套高中生管理系统,所以著名的Asianux要提前发布。这个东西是由三国政府主导,再由3家公司实施的,分别是中国的Redflag,MiracleLinux和韩国的HaanSoft软件公司。其中,Redflag之所以在Linux界知名可能是因为他们有一段不开放源代码,还发明了“因为使用了专有软件,所以不能开放源代码”的著名说词;日本那家没听说过。韩国这家倒是颇有名气,据说他们现在还占有韩国文字处理市场的相当大的份额,大体相当于90年代初Dos时代的WPS。

在他们网站上,说这是一个“通用Linux企业系统环境标准”,而且“红旗软件和Miracle Linux将在中国和日本发行和推广各自基于Asianux的产品”。似乎是说不会有一个产品叫做Asianux,还是叫做Redflag或Miracle,不知这些努力推动的政府机构对此有何看法。

另一个特点就是网站上很强调企业特点,没有对于个人用户和桌面应用的说明,这似乎是当前的一种潮流,也因为现在Linux在服务器市场上有点高歌猛进的意思,这样能赚来钱。可如果这样,只怕三国政府原来打算的什么打破垄断等等完全落了空。

其实就影响力而言,个人用户虽然市场不大,但影响力,名声等却要靠他们来维护,众多Fans也是最好的宣传员和播种机。一些公司得到数千万的国家投资后做出来的事情未必有这些网友的影响大,它们的作品也不一定就比个人作品更好。

01/05/05 12:26:3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02/05

德国人要交电脑税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以前说微软税,就是买个电脑就得给它交钱,不过是胡说,现在德国人看来要交电脑税了,上周四,德国一家法院判决德国电脑生产商西门子富士通(各占一半)每卖1台PC,就要给VG Wort版权协会交12欧元,原来的要价是30欧元。看了下新闻,原来德国还有其他欧洲国家实行这一制度已经很有年头了,就是要求所有生产拷贝设备的公司交一定的钱,比如录音机,录像机,复印机不知是否在内。也就是缺省认定使用这些设备的人都有侵权的可能。德国人怎么会通过这样的法律?

中国也有著作权管理中心,但没有强制的法律,只是在你找不着版权人的情况下,把版税交到这个中心,以示自己的清白,这个中心再把钱分给在它那里登记的版权人。这个运行的估计好不了。

德国这个中心运行得还过得去,2002年就已经收入8300万欧元,分给11万作者和6000多家出版商。现在再加上电脑这一笔钱,估计会上亿吧。

当然,这个协会的要求不会仅限于德国公司,那样大家都买外国产PC就是了。而西门子公司当然也不满意,声称要上诉。

是不是用录音机就一定会侵犯音乐版权?用电脑就一定会侵犯各种著作权?完全未必,尤其是单位里用的,像银行邮局的服务终端,除了它们自己的业务软件之外,什么也不会运行。个人就一定侵权吗?不太一定吧,我现在的环境下只是使用MS的Simsun字体有点不妥。

一旦一个业务要收税,那它就应该置于国家管理之下,才能体现纳税人的权力。这样说来,不如交点税,把微软给公有化了──开玩笑了。

01/02/05 13:32:4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1/01/05

不必妄自菲薄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不知何人又把2004年2月的一篇老文翻出来发在X-Y-S上面,说是大学教材不能信口开河(链接不便,就不加了)。其实当时就已经有过反驳。其中有一点是可以记下来的,就是歌德、森林、小说:
[阅读全文]

01/01/05 01:31: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我的E-Mail


Copy&Paste Exchange

访问CPeX Group

订阅Feed

订阅Feedburner
Feedsky订阅
本站订阅

请登录

导航

cathayan.org Web

最新贴

RIME 小狼毫/鼠须管的极点及五笔拼音配置
Software that rocks or sucks less
一棵热带的树换新叶的过程
几个有用的Vim招术
论语七 述而
Nomacs 图像浏览器
Windows 文件校验
Windows 10 文件批量命名简单方法
Windows 10 文件删除高级操作
本站也算是有响应式设计了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Powered by Nucleus CMS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Blog on 27th floor by Cathayan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Powered by Nucleus CMS v3.71. Best view with Mozilla brow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