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on 27th Floor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地理决定论的历史解释

06/21/09。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副标题“《枪炮、病菌与钢铁》读后感”,可惜Blog不支持这个。

这本书的核心主题就是人类的命运(仅仅是命运,不是智商和体质)是由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的,如果地理还不够的话,那就再加上生物地理。作者的逻辑是这样的:

每块大陆上的固有生物是不一样的,当人类出现后到了可以养动物种植物的时候,他们面临的条件不同;固有的生物条件不同,发展出农业的先后及水平都会不同;而农业水平决定了这群人的发展速度和水平,即他们能否发展出枪炮,制作出钢铁,以及因为人群聚焦还有和动物共同生活,而发展出各种病菌。这些枪炮钢铁和病菌决定着人类至今的命运,即哪一批人可以征服另一批人,可以建立成熟的国家,可以发展出高超的科技与生产力。

另一个重要的地理条件是所处大陆的位置和形状,即这一群人能否或在何种方便程度上获得其他人的发展成就,为我所用,从而发展得更好更快;因为根据作者的考察,任何一个人群从外部获取的知识总是大于自己的发明。也就是说,人群之间的交流更重要,而不是凡事都占第一。决定这个难易程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大陆的形状,可以东西向走通的更易于交流,大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就很难交流。

之所以会有这个论断,是因为地球是按南北来区分气候的,而在同一条纬线上气候可以保持相当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得到相似的生存条件。比如整个欧亚大陆大体上是东西走向。在中东地区,也就是从地中海,向北绕个弯,然后折向两河流域的所谓“新月沃地”发展出来的多种重要的粮食及牲畜,都很快地流传到了中国和西欧,比如牛和羊,大麦和小麦等,这都是人类最重要的作物。当然这个流传的难易度差别很大,中东那块也就东经30多度,而到西安就有东经108度了,向东要远出一倍。纬度倒都是在30多度上。

不论如何,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有五谷,稻、黍、稷、麦、菽,不一定是这个说法,有的还有大麻,但肯定有麦子,这说明早在这之前,麦子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了。按这本书的说法是早在有文字之前的事。当然,中国也是全球少有的动植物驯化中心之一,成果仅次于最早的人类文明发祥地中东。

作者还花了巨量的篇幅论述动植物驯化的可能性,以及人类在各自的大陆上所占有的原始资源。据研究,全世界数千种可能的粮食类植物中,主要是禾本科,只有不到1%,也就是56种具备利用价值,也就是种子较大,单粒重要有10mg以上,最大的也就40mg。这个资源,在西亚北非那块地方,就有32种之多,重要的作物小麦就是在那里培养出来的,作面包的技术也是那里发明的。在这方面,天朝这块地面的资质一般,只有6种,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大概全给驯化出来了。动物要驯化的话,条件要求更多,一般要吃草的,温顺的,合群的,不是特别胆小易受惊的,还要能适应圈养生活。这方面,山羊绵羊牛又是新月沃地的出产,从那里传向全球;中国这块也算很不错,驯养了鸡猪狗水牛。其中水牛像牦牛一样是个地区性牲畜,别的地方一般没有,狗一般不作为粮食(中国这里古代吃的似乎不少,缺乏牲畜的太平洋小岛上也经常作为肉食来源)。

说到鸡和猪,作者认为因为这两种动物是人类流感的来源,中国人因为养的时间长,所以对流感有一定抵抗力,而它们在欧洲人大量饲养之后,就造成了好几次大的流感。这就是病菌的作用。作者认为,在很多情况下,病菌对人类的影响比征服杀戮之类要大出很多。欧洲人在征服美洲的时候,他们带来的天花就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像密西西比河流域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就有很多印弟安人的大城镇,人口也许上千万,但在欧洲人真正走到这些地方之前,那里的人就因为病菌死光了,以至于后来的人会认为那里本来没人。同样的原因,让欧洲人在太平洋中部的大小岛屿上难以建立真正的统治,哪怕他们有枪,各种热带病让他们伤亡惨重──当然他们带来的梅毒也让当地人伤亡惨重。而印尼人后来进军那些岛屿就顺利得多,因为他们也是热带人,所以后来印尼占领了许多地盘。

技术的传播同样依赖于地理条件。离最早的文明区西亚更近的埃及和北非确实很早就得到了那些新发现,建立了国家,而略远一点的非洲中部南部就很难,包括牛羊在内一直没能传到现在著名的塞伦盖蒂大草原以南,这里是因为那里流行的一种寄生虫病,外来的牲畜无法抵挡。同样的,地中海周围发展出来的粮食作物也无法在非洲中部的热带气候以及更南部正常的生长,所以非洲一直得不到更大的发展。

但非洲本身资源是丰富的,西非人发展了高粱,并且很早就会炼铁,于是就出现了班图族的大发展(Linux发行版Ubuntu的那个班图吧),这一群人从西非一直发展到南非,把其他两大族人挤压成了星星点点。但也就此为止,没有更大的进步了。而至于非洲那么多的动物为什么没有驯化,比如斑马、长颈鹿、河马、野牛之类,作者认为这些动物仍然不适合人类饲养,也许不够温顺,也许不适合群养,也许怕人等等,即使现代也没有被驯化出来,所以至今也没人骑斑马。

在人类文明的几大块中,作者认为中国的条件是不错的,不但物产丰富,而且交通条件优越,东西南北的阻隔都不多,所以发展非常快,非常猛,在1450年以前是世界第一,建立了最大最复杂的政治体系,维护了最长时间的最大面积最多人口的统一。但在后来,这种统一反而成为发展的障碍。比如作者认为,郑和下西洋仅仅因为政治上的考虑就突然中止,大量记录和大船被毁,这种事情很难发生在欧洲,因为这个小国王容不下你,你大可以连夜跑到另一国去。他举的例子就是哥伦布,他在得到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资助之前,曾经连续被三位国王拒绝──也就是说,如果欧洲被这三位国王中的任何一位统一的话,哥伦布的壮举,以及后来欧洲人殖民美洲的历史就将不存在了。

这么说很有道理啊。不过我想即便如此,中国人也并不是习惯老向内的,明末接触传教士的历史完全可以说明这一点。但我想那个时间里,也就是15世纪的早期,历史上应该还有别的因素迫使东西方两大文明区出海,也许是因为西边有奥斯曼帝国,挡了欧洲人东进的路,而明朝在西域也经营不善,基本没有通路。然后双方才几乎同时产生了下海的想法 :P (仅为猜测)到后来土耳其帝国式微,清朝又收复新疆的时候,中间这条通路上大概已经不是乐于通商的人了。

说到中国自废武功,作者提到也不是孤例。比如日本人在很早从葡萄牙人那里得到火枪之后(大概是明末的事吧),很快就自己造出了火枪,但是很快就抛弃了,原因大概是不合乎武士习惯,再次造枪就要到美国人开着军舰去日本通关了。相反的却有太平洋现在新西兰的毛利人,他们一见火枪就爱不释手,互相间用欧洲人的枪发动了多次火枪战争。

而看完这个书才发现,分布在整个太平洋上的人,都可统称南岛人,说的语言也相近,他们的祖先在台湾,而更早的祖先则生活在华南地区,也就是说,他们也曾经是中国人。这一批人分布在整个太平洋上,甚至向西到达了马达加斯加。这个非洲东部的大岛离非洲大陆只有250英里,离东边的印尼却有4000英里,但是,南岛人竟然就过去了,坐的也就是独木舟,改进之处是在两边再绑上木头作为平衡。

地球上唯一几乎什么也没有发展出来的是澳洲,原因也简单,那里没有一种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大型的动物也在人类刚到那里1000年左右就灭绝了大半,剩下的也就没有可以驯养的了,袋鼠大概也不行。

同样惨一点的还有美洲,以前那里有马,但人到那里之后就灭绝了,所以印弟安人见到西班牙人骑的马极为恐惧,不战而退。而美洲也是南北细长型,地理条件差别巨大,作物很难南北传播,发明也一样,比如中美洲的人知道有轮子,但南边一点有羊驼的人却一直没有轮子,也就没有办法让羊驼拉车了。

作者也知道他的这整套观点基本上是地理决定论,会让很多历史学家恼火,但他特地说明这不是说地理决定一切,人类的创造性毫无用处。比如当美国人发明了晶体管之后,是日本人抓住机会成了电子大国,而不是其他地方,也就是说人们还是有许多可以努力的地方,尤其是在今天这种信息交通十分发达的情况下。但是,比较没有疑问的是,以前支配了历史进程的欧洲大陆及其人民,现在仍然保有他们的优势,仍然在支配着世界。我是比较认可这一点的,比如天朝现在在世界工厂的小道上狂奔,也是不容易的,没有守纪律又普遍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民肯定是连这条路也奔不上的。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Guns, Germs, and Steel -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美]Jared Diamond 著
谢延光 译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2006年4月第1版
460页,35.7万字
ISBN 9787532739233


06/21/09 18:51:05,由cathayan发表。目录:阅读

9条评论

有些事情也许是过了时机,不需要了,比如现在,可能不需要再去驯化斑马了,《战争史研究》杂志上关于一战时期德军与英军在非洲殖民地的战事介绍文章里,有一张照片,是德军军官在德属东非骑斑马的,所以,想来斑马如果有好的驯化技术,有可能被驯化,只是原来的非洲没做到,现在已经不需要也不可以-斑马需要被保护;

http://blog.sina.com.cn/u/1406004162 Ranger 于 06/21/09 22:02:30 发表. 

地理现在也仍旧是重要的因素,不过说“决定论”的话,太绝对了一点。

fugu 于 06/21/09 22:40:14 发表. 

在交通和通信大发展之前,说决定论没问题,毕竟是最基本的条件了。人的创造性当然也很重要,比如中国人民现在连条件要求很高的娃娃鱼都已经规模养殖了,但中国人也是很长时间练出来的,而这个练习很大程度也同地理有关。

http://blog.cathayan.org/member/1 cathayan 于 06/22/09 10:28:01 发表. 

这本书不是地理决定论吧。
所谓地理决定论,貌似说地理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http://chariot.blogoutdoor.com 小车 于 06/23/09 11:53:50 发表. 

好棒的读后感!其实隐含在地理农业论的下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作者没有挑开阐述,就是交流。早期世界交通不便,部落之间互相隔绝,新技术发展全靠自己凭空发明,就很慢。但是能够互相流传和分享技术的部落们人群就几何级数地提高生产力,哪怕这个交流是以战争形式发生。所以欧亚人民很幸运地超过了美洲人民。

其实北非本来有一个非常先进发达的古国,好象叫腓尼基,公元前多少年被古希腊给灭了,技术和文明没有流传下来。

Jun 于 06/26/09 22:09:14 发表. 

养殖的问题还受到当时当地的条件限制。现在能大规模养殖的东西,古代未必能,因为现在的条件(例如可以多余出专门养殖的劳动力,鱼缸和饲料的技术)跟古代不同。1930年代的德国军队的条件跟古代非洲部落的条件也有很大不同。

作者的主旨之一是想说明,别以为欧洲白人现在科技先进是因为人种多出色,脑子多聪明,天降大任,靠生理或文化的优越性而技术发达超过世界其他人民 --胡扯,他们只不过是运气好。所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证实了很多长期的怀疑,学者们讲X国X民族政治文化等等带来的繁荣昌盛之类看似有逻辑其实想当然耳的理论可以完全不用理睬了。

Jun 于 06/26/09 22:20:19 发表. 

前阵子还看到一个有趣的考古发现,在"谁先发明面条"的问题上给东方投了一票。据说是最早的面条遗迹,在泥石流掩埋村庄的时候,某人正在吃的一碗面被倒扣在碗里得以保存。可见麦子在东亚很早就有种植,也说不定是两边各自独立发现的。现在还有很多基因考古研究在进行,从基因分化的规律判断人类迁徙的历史和地理过程(虽然大家都是从东非一族出来的,但是走出非洲的过程分好几拨且不同方向)。我看到的数据说,至少南方人肯定是从东南亚上去的,而东南亚的人又是东非原人通过南太平洋岛屿慢慢划船过去的。就是说,马来亚越南泰国等地的土著比定居中原的人"老几辈"。但是北方人是否从南方上去的还是从北方蒙古和中亚几支下来的,我还没看到定论。

Jun 于 06/26/09 22:37:19 发表. 

东亚这块的人,按比较新的研究就是先沿海到达南方,然后北上,到西藏,到中原,一直到东北亚,路线很可能是现在已经不太好走的青藏高原东边的中国第二阶梯,华夏族最早也从甘肃那块地方兴起,然后再东发展,打败东夷,引起东部的人群大规模向东向南迁徙,比如苗族早先就在山西河南一带生活,最后跑到西南,台湾的原住民最早也是生活在华南,然后才跑到台湾,再从台湾一路向太平洋进发。搞DNA研究的有位金力教授,他对中国DNA的分布研究证实,中国人的分布很明显的有北方向南方发展的趋势,在南方保留了许多母系上的不同基因,但父系上来讲南北方都比较一致。

又有人认为华夏一族很可能通过新疆这条路线接受了一些西来的文明成分,甚至血统上都可能有白人的成分,这都是假说了,还有西南的彝族中还有一支白彝,都是很奇怪的事。

http://blog.cathayan.org/member/1 cathayan 于 06/27/09 19:05:20 发表. 

白彝是指穿白色衣服的彝族,而不是白色人种的彝族。
这实际上是汉人给他们取的称呼。
我和彝族人聊过,说黑彝、白彝,只是等级差异,而不是血统差异。

http://chariot.blogoutdoor.com 小车 于 06/29/09 11:30:00 发表. 


这篇文章已经关闭,不能添加评论和投票
I am watching and will delete all spam.

我的E-Mail


Copy&Paste Exchange

访问CPeX Group

订阅Feed

订阅Feedburner
Feedsky订阅
本站订阅

请登录

导航

cathayan.org Web

最新贴

RIME 小狼毫/鼠须管的极点及五笔拼音配置
Software that rocks or sucks less
一棵热带的树换新叶的过程
几个有用的Vim招术
论语七 述而
Nomacs 图像浏览器
Windows 文件校验
Windows 10 文件批量命名简单方法
Windows 10 文件删除高级操作
本站也算是有响应式设计了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Powered by Nucleus CMS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Blog on 27th floor by Cathayan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Powered by Nucleus CMS v3.71. Best view with Mozilla brow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