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on 27th Floor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09/21/11

乳糖不耐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以前喝牛奶少,除了汉堡包里那一小片之外,也没有吃过什么奶酪,所以一直没有什么问题。出来后吃汉堡披萨也没问题,虽然奶酪要多不少。后来出去意大利旅游,吃了个奶酪炒饭,其实就是混在奶酪酱里的米粒,当晚就拉了个昏天暗地。后来连续者二,总算明白不该多吃奶酪。然后就很注意这一点,就一直没有问题,牛奶还是照喝。

后来本着科学的精神了解了一下,说是这个乳糖不耐也有个量的问题。前两天我决定试一下,中午不吃饭光喝牛奶。实验发现,一杯约300ml一点问题也没有,顶多在3个小时之后肚子咕噜几声;两杯600ml在3小时之后肚子发胀,感觉不怎么好受,肚子总是响,然后有气体。连喝三杯没有试过,估计撑不住。

阅读发现,有些传统工艺的奶酪或者是放的时间比较长的奶酪,乳糖会消失,或者剩下不多;但现代工艺通常就没有这个功效了。所以就是乳糖不耐者有些奶酪能吃,有些不能吃。汉堡包里用的都不知是放多长时间的了,所以没问题;意大利这种新鲜奶酪很多的地方,就还是略尝两口算了。

09/21/11 19:09:5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9/17/11

瑞士明信片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瑞士有山有水,目前在我心中名列自然风光第一名。并且因为地方不大,人口虽然不是很多,但相对来讲城市显得要更有活力一些,虽然也没啥大城市。

以前在飞机上看过,感觉这块地方全是褶皱,山谷间有一些村镇,显得有些穷山恶水的样子,但真走在地面上,就发现褶皱间的平地还是挺不少的,至少足够人生活的。

DSC_0045
并且海拔高,云气风光都很有特色

DSC_0134
有时候高山上略平点的地,也开发成了牧场,中间偏左是道瀑布,边上就是一个小牧场,同时有房子。看上去还是挺危险的,虽然不比挪威峡湾上的“梯子庄”,但感觉如果开割草机就很恐怖。

DSC_0149
火车在山间穿行。瑞士的植物生长比北欧要好不少,感觉很是郁郁葱葱。这些漂亮的草地都是管理良好的牧场,当然不一定放牛,而只是长草然后收割储藏。

DSC_0201
平地上的牛就幸福多了

DSC_0209
出点太阳就是气象万千

DSC_0246
小镇很漂亮,但实在过于安静了,不知道人们怎么生活

DSC_0341
精心打造的花园。生活在这种地方,花园搞不好简直都不好意思出门

09/17/11 16:46:3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火车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这是刚读完的日本宫部美雪的侦探小说,就叫《火车》,但实际上应该改叫《信用卡》。这就个比较简单些,因为通篇就是批判罪恶的信用卡制度。因为有了这个卡片,所以人可以随便借钱花,然后就会借东家补西家,最终发展到不可救药,被日本社团逼债,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因为主题简单,所以写得也就还算流畅。

对小说本身没有太多感觉,但有一点有点想法。就是日本的户口管理,日本也有户籍制度,但从小说中看来,这个户籍没有任何限制作用,只是做记录用。成年结婚就可以分户,有固定住处就可以登记一下,然后在新登记的地方就可以上国民保险,劳工保险,不会有人问任何问题;自然上学也不会有任何限制;并且取得户口信息相当简单,只要去区公所说要复印,就可以拿到;甚至不是本人只要性别年龄没差太多,工作人员也不做核查。因此日本社团可以很轻易地跟踪到一个逃债的人并加以搔扰。关于这个,书中解释说因为如果要核查的话,人民就会不满意,就会投诉,于是公务员就会害怕,就害怕人民不满意,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核查!

所以,也可以认为日本没有户籍制度。

书中暗表,信用卡借钱其实利息相当高,并且还是复利,有的人最终欠债1200万,竟然有900万都是利息!

09/17/11 10:46:2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少数派观察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前几天是911十周年,中文世界又是一片嘈杂,主题是当年你高兴了没有,还有人去采访个头脑不清的,一边高兴一边又要去美国。这些也不能不说有一定的实情。但我更赞同一个网友的说法,其实当年主要是震惊,情节变化太过戏剧化,一时反应不过来,既没有高兴也没有不高兴。真实的反应可能是有点震惊下的兴奋,某些激素可能分泌过多,描述成为“高兴”其实是不准确的。

毕竟我觉得作为个人,不会对哪个国家充满仇恨,一定要灭亡他不可。就是拉登,我觉得他可能更不如此,他们估计更看中自己的所谓信念,而不是对其他人其他国家的咬牙切齿的那种感觉。普通人会有仇恨,但不会狂热到送命的地步,只有信念才有这样的作用。

但有意思的是美国人的纪念活动。以我很窄的理解,他们主要集中在纪念牺牲者,美国精神,制度,奋勇献身的消防员,93号航班上英勇的搏斗,以及后续的伟大的重建工作。甚至略有一点提及旁边有个清真寺的问题。但是,我没有看到他们讨论政策问题,也没有讨论是不是有失误,以后要不要改变一下?是不是他们针对别人的作法就完全正确,毫无疑义?也许有,但似乎不在大众传媒上。很可能讨论这些太过于敏感,并且特别容易走上政治不正确的道路,所以就干脆没有。

有次上瑞典语课讨论女性工作的问题,阿系女同学们纷纷表示:女人就不应该出来工作,就应该呆在家里。老师当场呆住,然后转向别的题目了。因为老师就是女的,更其实那些女同学当中也还有位来自伊拉克的大姐以前是当老师的,并且还是体育老师!如果批判一下,估计就要有不正确的嫌疑,这个不自由,那个不自由的反驳都会出来。

有位美国同学说,不管在哪,只要看一眼,他就能知道哪些人是美国人,哪些不是,不管他们的长相如何。刚开始我对这个没有理解,后来就发现还真是。几个美国同学就是在任何场合毫无顾忌,只要老师说开始讨论,他们说起来就不知道自己声音有多大,笑起来有多么豪爽,更神奇的是对所有其他人的眼光一点没有感觉。

这都是少数派到不能再少的一点点观察。世界总还是丰富多彩的。中国人其实可以对他人的眼光略微没有感觉一点,其实就是凤凰台做那个访问我想也只有中国人在意吧。

09/17/11 10:37:19,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Kineser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最近又看完了一本瑞典小说家Henning Mankell的书,原版名字就叫Kineser中国人,翻译成英文之后变成了“从北京来的人”,讲的是中国人在瑞典复仇的故事。同曼克尔写瓦兰德的书不同,事情一涉及中国就显得无比复杂,他这样熟练的小说家也不得不用全书2/3的篇幅来讲各种背景,真正的侦探故事倒显得过于单薄和简单了。于是连他拿手的“社会生活尽在其中”也完全不见,不管是瑞典还是中国都在这本书中显得简单了。

也就是说这是本烂书,只有开头还可以。在瑞典北方一个寒冷的夜晚,一个小村子里30多口人尽数被杀。一名来自瑞典南部的女法官同这些遇害者中的一位有很远的关系,于是跑过来看,然后就发现了一些线索,比如一个中国人出现在邻近的镇子上,住了宾馆还在中餐馆吃了饭。

然后事情就转到了100多年前,1864年美国人开始修太平洋铁路,工人不够,就招了华工。当时中国情况很差,可能有人是自愿的,但大多数似乎还是通过绑猪仔这种跟抓奴隶差不多的形式给抓过去的,同样地很多人就死在太平洋上了。而为什么会同瑞典人有仇呢?因为有个工头是瑞典移民,虽然也是穷苦人,但到底是工头,折腾起华工来很厉害。后来铁路修完,书中的两位华工终于自由,成了一个什么人的仆人,然后攒了些钱,就想回国,回国的船上又遇到瑞典传教士。最后是只剩一个华工到了福州,再然后是骗了传教士的钱跑了,当然传教士也间接地害死了他的老婆。然后就是他的第二代参加了伟大的革命,49年之后就牛了,然后第三代那就是牛气冲天的二代人物,做一些跟官府联系密切的生意,发得不像话,整天站在可以俯看中南海的摩天大楼上发感叹,同时阅读自己爷爷的日记。当然了,这就是这位派出杀手血洗瑞典小村,因为那里30多口人其实全是亲戚,都是那个工头的后代。

这算不算他们对中国人的一种担忧呢?担心中国发达了之后找他们报仇?甚至就是近年来到中国招摇的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哥德堡号船也不干净,他那个公司应该是第一个向中国销售鸦片的。

但在国内论坛上,肯定充满了中国人没有血性,没有记忆的吼声,也就是我们实际上不会复仇,一般都只是选择原谅和忘却。这里的是非再说吧。但我觉得曼克尔这样的小说家也一样对中国不了解——当然现在我觉得这是击破了原来的一厢情愿的想像。前一段美国的名士,那个叫福山的政治学者明星新出了个书,看书评讲他终于写到:早到2000年来,中国就有了完善的政治结构。这就是他们一流的政治学者的在21世纪的认识。我以前对于像纽约客那样传说中的高级杂志对中国认识的浮浅很气愤,现在总算看开了。

曼克尔给那个华工起了名字,他们原本在广州被绑架时有三兄弟,姓王,分别叫做San,Guo Si,Wu,本来三四五挺好的,怎么出来个Guo Si呢?后来富官二代是兄妹俩,分别叫做Ya Ru和Hong Qiu,他们还有个朋友,叫Ma Li。我觉得写小说,名字是第一要想的东西,在这方面搞清,其他的相关事实就完全站不住了。事实也是如此,后来开头提到的瑞典女法官到北京旅游,就完全没有任何实在的描写,没去过的人如果只是看这个,肯定会认为北京就是在沙漠里修了个大饭店,拉了两条公路,再修个故宫,很远的地方再修了个长城。于是,曼克尔写道:其实北京就同任何非洲的城市一样。。。希望不是摩加迪书吧,毕竟他对非洲了解比一般人多了。

但他在描写中国现代的时候,却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眼光。新中国的大事都知道不说,事实上他在2006年就写到,每年发生9万起事件,群体性的。这个应该是非常新的数据,好像出自什么官方报告,并且我不记得我在06年之前知道这个。小说的后半部分就是他猜测的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展开。一条路是YaRu的,残酷的资本主义,还要跟莫桑比克签约买地,然后要派数百万中国农民到非洲种地,所以可能还要加上殖民主义,这也目前欧美人对中国的评价;另一条路是Hong Qiu的,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当然这只是个名词,我读的时候看来看去,也看不出他在书里任何地方写到了这两条路线的区别,也许就是一派要温和地搞,另一派要粗野地搞。这一点,可能谁也说不清。但平民的论坛上两条路线的斗争如火如荼,差异是很明显的,但更明显的是,上头对这两派都不喜欢。

有一点神奇的是,作者在书中提到中国人,但凡是跟外国人交流的,都要加上一句他们说Perfect english,好像对中国人说英语的水平很是赞赏,不知道他有些什么样的经历,当然了,中国人都觉得瑞典英语那才叫标准,比英语美语都要标准多了优美多了,希望英语界能把瑞典口音设为标准口音。

实际上这本书不怎么样,作者在动手时应该也没有全盘的考虑,于是主题太大,一本书根本拉扯不完。和他成功的瓦兰德系列相比,这里的任何一个小主题都太大,比如中国现代化,比如中西晚清时的交流,中国人在非洲,华工在美国,而瓦兰德经常面对的整本书也就处理个家庭不和少年犯罪,变态杀人,毒品及人口贩卖,并且他总是仅仅只借助这些主题作个背景,然后就是他熟悉的瑞典社会生活琐事。这一本要用这种大主题来作文章,我觉得他做得不够成功。如果不是为了看看他对中国的描写,很可能是看不完的。

09/17/11 10:12:51,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9/07/11

斯毛兰玻璃艺术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里提到斯毛兰,也说是上帝不公,造的地很不好,既不是大平原,也不是大森林,比较破碎;实际上也就是多点石头小山。这个地方搞玻璃好像有些历史了,算是瑞典南部玻璃业的中心。前一段还有人买了个玻璃厂什么的。下面这些照片中的玻璃来自Växjö的斯毛兰博物馆。

DSC_0314

DSC_0313

DSC_0312

DSC_0305

DSC_0303

DSC_0284

DSC_0287

DSC_0285

09/07/11 20:48:23,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瑞典的新发明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瑞典经典的发明创造有:活动扳手,滚珠轴承,摄氏温度计,林奈命名法,三点式安全带,心脏起搏器,炸药,安全火柴,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另外还有一位瑞典人改进过拉链,另一位瑞典人发明过鼠标,但专利被美国人Engelbart取得也就不说了,另外还有电冰箱和真空吸尘器有争议。

以一个到现在为止只有900万人口的小国来说,这些非常实用的现代发明数目真不算少了。看瑞典小说里讲到某人只买本国工业股票,原因就是“瑞典工业永远都赚钱”,当然这是以前的事。要想继续富裕,不闹希腊西班牙那样的群众运动,还得有新东西才行。

新近的一些瑞典发明有:
  1. Spotify。免费或付费的网络音乐服务,好像已经火起来了。
  2. Skype。
  3. HIV检测系统。据说瑞典人研究了快20年,现在可以15分钟出结果,病毒很少也能探测出来。
  4. Adaptiv军用红外隐身系统。据说是在坦克上贴一些片片,就能让坦克在红外摄像机上完全隐形。
  5. Hövding自行车头盔。小城Malmo三个人的发明,平时就是个领子,遇到事故就自动充气包围头部,起到保护作用。
  6. Keybroker Social,据说是Facebook背后的广告技术。
  7. DSC透明太阳能电池板。用这种技术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完全透明,所以对建筑设计来说就很有吸引力了。
  8. 伤害检测系统。据说可以根据身体内化学物质的变化说明伤害情况,包括何时受到伤害,有点CSI的意思。
  9. Powertrekk。看起来像是燃料电池,说是用氢气和空气来产生电能,不知道具体原理是什么。据说很适合气候不怎么样的北欧使用。看了网站好像确实是燃料电池。
  10. X10 PVT太阳热能系统。也能同时产生电能,目前主要关注热能。

看这个还是很跟风的,又有网络,又是环保,又走在前沿了。同时和平小国还卖武器 :P 但也有一个趋势,就是现在组团发明的多了,个人或少数人的发明比例要少了。

09/07/11 18:39:24,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9/02/11

28岁的领导人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看瑞典电视上有个小党新选出个领导人,看样子也很成熟。今天偶然翻下免费报纸,发现这位Annie Lööf才28岁,正宗83年出生的80后。虽然他们那个党在349个国会议席中只占了23席,但毕竟也是领导人了。

又查了一下,发现目前瑞典这届国会,平均年龄是47.1岁,只有3人超过65岁这个退休年龄。

报纸还列了好几个差不多年龄的政党领导人,Annie Lööf女士并不是最小的。并且,根据去年的报道,年龄最小的国会议员叫Anton Abele,去年入选时只有,18岁。

一般来说船小好调头,人口只有北京一半的瑞典国调头应该是方便的;但毕竟也要有想调头的想法和力气。这方面我想年龄有很大的作用,28岁时的闯劲绝对不是70岁时候能比的了。

09/02/11 21:04:13,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我的E-Mail


Copy&Paste Exchange

访问CPeX Group

订阅Feed

订阅Feedburner
Feedsky订阅
本站订阅

请登录

导航

cathayan.org Web

最新贴

RIME 小狼毫/鼠须管的极点及五笔拼音配置
Software that rocks or sucks less
一棵热带的树换新叶的过程
几个有用的Vim招术
论语七 述而
Nomacs 图像浏览器
Windows 文件校验
Windows 10 文件批量命名简单方法
Windows 10 文件删除高级操作
本站也算是有响应式设计了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Powered by Nucleus CMS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Blog on 27th floor by Cathayan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Powered by Nucleus CMS v3.71. Best view with Mozilla brow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