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on 27th Floor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11/25/08

NucleusCMS升级到3.33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从NucleusCMS 3.32升级到3.33,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也不需要升级脚本改变数据库,只是修改一些文件。所以下载升级文件后,解开,全盘上传到服务器即可。

  1. /index.php中的SELF设置,改为自己站;
  2. /extra/fancyurls/fancyurls.config.php里面SELF也改为自己站名字,注意地址最后没有“/”;
  3. /nucleus/libs/ITEMACTIONS.php,312行,$maxLength = 250,可以改大点,以便输出文章的全部,313行的striptags函数可以去掉,以便输出文章仍然带有超链接。
  4. 改到utf-8编码后,就不需要管GB码搜索的事了,有需要可以看前面的记录
  5. /nucleus/forms/下的几个模板在按钮文字之间没有回车,还是得自己加
  6. 改了点字体大小,颜色用了著名的Debian红色 :P

11/25/08 14:44:48,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关于电源管理的观察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简译自:Observations on power managementLWN推荐

CPU
  • Linux内核中的“powersvae”和“performance”这两个管理器的名字很误导人。Powersave通常不能节省电能。Performance通常也不会给你带来更好的性能。其中的原因有一点违反直觉。

    现代处理器中实现的运行时节电模式称为“C”状态。每种状态都由C后面的那个数字来表示。数字越大,表示C状态越深,节电就越多。在最深的C状态下,处理器的大部分都会脱离时钟并且断电,让CPU的耗电水平降到极低。

    C状态确实能节省很多电,但如果CPU在执行指令就不能进入这个状态。最好的节电方法应该是让CPU尽快运转,最快地把所有工作完成,然后让CPU进入完全的发呆状态。Powersave这个管理器会延长CPU处理工作的时间,因此就减少了CPU发呆的时间。在任何现代CPU上,以低频率和低电压工作获得的好处都不会超过因为发呆时间减少的坏处。几乎在所有负载情况下,Powersave都比其他任何方式消耗更多的电能。

    Ondemand管理器会在需求超过某界限时让处理器跳到全部性能工作。然后当工作完成后又会让CPU回到较低性能状态。这就让CPU回到发呆的时间尽可能地短。Ondemand比Performance更好的原因在于很短的突发性的负载也会阻止CPU进入深C状态,并且也不会从更高的CPU运行速度上受益。在这种负载情况下不提升时钟频率可以节省一点电能。

    Conservative管理器的工作和Ondemand差不多,但它要花更长的时间来切换状态。这就会引起处理器花更长的时间进入发呆,因此也会增加能耗。

    总结:使用Ondemand。如果Ondemand不能工作,Conservative也是一个可用的选项。

    注意:有一些工作负载可能同缺省的Ondemand设置互动很差,如果有所发现,可以同作者联系:mjg59-powerpage@srcf.ucam.org 。

    补充:设定用哪个CPU频率管理器,可以用cpufreqd这个daemon,也可以通过cpufrequtils这个小程序,以前写过一篇。

  • p4-clockmod这个cpufreq驱动不会改变处理器的电压。技术上它也不会降低时钟频率。相反,在某些时钟频率的百分比上处理器会停止,而后又能在后续周期上工作。这是为了降低处理器产生的热量。作为节省措施它毫无用处。CPU的工作量降低50%并不会节省50%的电能。并且会让任何工作都耗费两倍的时间,从而消耗更多电能。

    总结:不要用p4-clockmod,除非是要防止CPU过热。

  • 更深的C状态会节省更多的电能,但需要更长的时间进入和退出。老是不断地做些小工作让CPU很难进入这种深C状态,于是就会消耗更多电能,最好是一次完成一堆工作。

    总结:尝试批量处理。把多个框架解开放到缓冲里然后一次性显示出来,不要一次解一个。

  • 某些系统散热很差,CPU负载大时可能会过热。一个常用的方法是限制CPU的最高频率来降低它的发热量。但是这会让CPU在不热的情况也不能全速运行。这也让CPU花更长的时间进入发呆状态,于是让它变得比普通情况下更热,并且消耗更多电能。

    总结:如果用户确实要对系统进行热量管理,最好写个程序来监控CPU温度,只在需要时限制CPU的速度。不要使用电源管理功能通过限制CPU频率来做热量管理。


图形
  • 不管图像是从图形卡的2维还是3维硬件上出来的,用来在屏幕上显示静态图像的硬件都是一样的。不管桌面上用了多少个特效,对桌面来说都是静态的。Composite和传统桌面通常消费同样的电能。

    总结:使用电池时不要提供关闭Composite的功能,它降低功能性,又没有什么节电的好处。

  • 在TFT屏幕上,黑屏和白屏的耗电量是一样的。显示黑屏的屏保既不能节电,也不能保护屏幕。

    总结:如果用户没有要求使用动画屏保,直接把屏幕关掉比画个黑屏好。

  • 往屏幕上显示图片需要把图片从显卡内在中拷贝出来。每次存取内存都要消耗一定的电能。减少内存使用量对节电来说很好。一些现代的图形芯片(可能只有Intel最新的一些)支持屏幕内容在内存中的压缩。读取压缩的内容,是可以节电的。这种方法通常使用行程编码(RLE),基本上是一行一行进行的。所以,连续的水平色彩块压缩会比较好,而水平的渐变就不好。

    总结:设计桌面背景时最好用竖直渐变,而不要用水平渐变。

  • 另一个减少内存存取次数的方法是减少屏幕每秒钟刷新的次数。较高的刷新率会在物体移动时减轻闪烁,但静态屏幕是可以刷新低一些并且节能的。静态屏幕也能让显示芯片频率降低,从而更节能。

    总结:避免任何不必须的屏幕刷新。


硬盘
  • 硬盘停转后能节省大量的电。但是再让硬盘转起来又会耗费更多的电,同时还会降低硬盘的寿命(大多数硬盘的启动/停机次数是有限的)。这里通常的方法是使用用户定义的固定的时间限制。这个时间太短就会让硬盘启停过于频繁,用户就要老是等待它转起来,这样耗电更多,硬盘寿命也会缩短。时间设得太长又意味着不用硬盘时它也要转,也会用电。太长或太短都要看当时的负载状况,在一天之内也会有所变化。

    总结:不要使用固定的关机时长。最好用一个动态的学习算法,可以针对用户的使用模式进行调整。

    补充:这个硬盘spin down的问题,前一段在许多发行版上被认为是bug,让硬盘的启停次数浪费了很多之类。在debian sid上发现在/etc/acpi/start.d下面有个90-hdparm.sh文件,它的意思似乎是在插电时设这个参数为254,用电池的话就设为128。在那次事件之后,人们似乎比较喜欢254这个设置。这个数字各处的解释也不太一样,man页中说128-254根本不会spin down,只是性能有差别,有的地方说还可以×5秒来算时间,但254这个值是保留了。

    设置hdparm参数的地方一个是/etc/hdparm.conf,一个是/etc/init.d/hdparm,不同的硬盘能使用的参数不同,可以在命令行上试一下。

    #hdparm -c1 -d1 -m16

  • 查找总是比简单地读取一串块耗电更多。这还会降低性能──即使高性能的硬盘也不太可能承受每秒150次的查找。

    总结:避免不必要的文件存取和在文件内查找。尝试使用单个大文件而不是多个小文件。

  • 传统的UNIX环境要求在读取文件时更新这个文件的atime。把atime更新关掉可能会让某些程序不能工作,因为它们要依赖这个来判断文件上次修改后,用户是否查看过这个文件。文件系统的relatime选项则只在atime早于文件上次修改时间时才去更新atime。减少这种写操作可以更容易地让硬盘保持停机状态。

    总结:如有可能,在文件系统上使用relatime。

    补充:据lifehacker报道,直接把文件系统的atime关掉,可以让它快40%,据说是Linus说的,可以继续了解。

    lesswatts.org这个网站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基本作法就是修改/etc/fstab这个文件:

    /dev/hda1 / ext3 defaults,noatime,nodiratime 0 1

    在设置之前,也可以用mount命令先试验一下能否成功:

    # mount -o remount,noatime,nodiratime /

注:“补充”是我自己加的。这个文章对笔记本有点用处,也许对大规模的服务器更有用处?

11/25/08 12:39:37,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24/08

美国人也不相信媒体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美国有个IFC(独立电影频道?)在美国大选后搞了个调查,发现现在美国人很不相信媒体。该调查访问了3472人,代表着美国成年人全体,其中38%倾向民主党,31%倾向共和党,28%更喜欢自己。

主要发现:

72.6%的人认为他们看的媒体是有偏见的;共和党人中有88.7%,民主党人中有57.5%这样认为;同时男人中是77%,女人是67%这样想
74.8%的被访者认为媒体报道影响着大选
80%的人不相信电视,84%不相信广播
37.6%的被访者认为互联网最可信
73.2%的人认为媒体没有给他们在伊拉克发生的事的真相

第一媒体大国都这样子的话,CCTV就不知道怎么样了。

11/24/08 12:15:09,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棉花地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所以一度是国家统购统销,这个意思表明种棉花是赚不着钱的。后来要求不严了之后,我们那里就没人种了。印象里种棉花还是个技术活,让它发出芽来都有技术,后期管理更有技术。棉花会有多种害虫,记得名字的似乎只有棉铃虫一种;还有一种白白胖胖的虫子,一捉能捉一大堆,有人就用油炸了来吃,记不清是不是棉铃虫了。

这是著名的北京城里的庄稼地里的棉花田,棉花已经摘过了,只留下棉花棵子和零星的棉桃。

DSC00069

放大一点是这样的:

cotton

棉花树拔回去可以烧火用,火力还不错。又因为它上面到处都是分叉,所以有时找到比较漂亮又结实的分叉可以做小弹弓玩,有时候做皮筋小车时也用作车轴。

拔棉花棵子的工具也是专用的,一根杆子上装一个铁钩,钩子夹住根部拔出来,否则用手的话不是很容易。

还有刚长出来的小麦,希望没有认错,有点不确定了 :P 主要是长得过于茂盛了,对于现在这个时节来说。

DSC00068

11/24/08 11:52:2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21/08

与大师Ian Murdock见面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下午跑到学校瞻仰了Debian创始人,现在Sun公司副总裁的Ian Murdock,活动是Sun公司组织的Sun大学技术日。Ian大师是典型的美国工程师形象,至少和RMS有相当大的不同,似乎不也是Linus那种形象。

DSC00066

作为Debian的好几年的纯业余的用户,拜见一下是应该的;最后发现两者之间还是有些联系的,没有宗教激情,但是好用。

Ian大师讲了Debian的由来,讲了加入Sun的事,夸奖了ZFS等Sun的技术,还宣传了Sun的开源战略。

DSC00065

然后是Sun的工程师演示OpenSolaris。他们演示得不好,PackageManager不能进行安装,还有人运行有些命令似乎有些找不着,并且统一地他们都不善于演讲。演示时用Compiz那些三维特效,好像还挺吸引人,但在提问环节被一位同学批评了。

中间的亮点似乎是基于ZFS的系统备份与恢复。这个功能非常强大,据说可以随意对全系统进行备份,做Snapshot,存储量很小,升级一次系统也就多存几十兆的东西;在文件管理器里面集成了这个功能,称为Time slider,每个文件夹都可以随着滑块移动恢复到以前某个时间的样子,拷贝删除等操作全部都可以恢复,并且在演示机器上显得还比较快(AMD opetron 180双核,4GB内存,nvidia quadro 1400显卡)。有人问到这个ZFS,似乎是说现在Linux还用不上,但以后有可能。

最后走的时候门口的Sun mm一定要大家填写问卷,很强硬,Sun公司还是挺牛的。

11/21/08 16:20:01,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美国的Route 66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U.S. Route 66,就是传说中的美国66号公路,1926年建成,从芝加哥斜着向下向西最后到洛杉矶,全长3940公里。它已经成了美国历史的一部分,进入了美国文化,据说有很多电影都以这条路为背景。但是它已经于1985年退出美国的公路系统,只有一些段落作为风景区保留,并且已经有很多地方成了断路。

这是从最新一期的《城市画报》上看来的。这个杂志似乎花了不少力气,专门派人开车沿这边路走了一趟,拍了不少大照片,在杂志上印了好多页。

这些照片常见的美国荒地、城市、小镇的风光,就是这条路两边众多的地标性装置。其实很粗俗,但时间把它们变成了艺术。这条路也差不多,估计当年兴盛时也不过是条油烟与灰尘之路,后来没落了,没人去了,它就从人们的记忆中泛起来,荡出一朵朵粉色的小浪花。于是它就成了传奇,对从来没有走过的人具有相当的吸引力。

Route 66.1
(网上找来的 :P )

生活在逼仄的中国城市的高层楼板房里(逼仄这个词好),荒凉的风光对我是个很大的诱惑,这可能是生在农村的一个作用,副作用是害怕人多的封闭的地方。只是没钱去晃荡,也就看看杂志过过眼瘾了。

美国的荒凉风光容易想像,但这个报道还是前进了一步,拍了很多人。我喜欢随便拍照,但不喜欢拍人,看了这期杂志,才发现一个真理:人才是反映一个地方最直接最深刻的东西;看着一双双人眼,才能感受一点他们的生活,这是风光景致建筑所不能传达的。

记者老师们显然比较文艺了,比如到了赌城都绕着拍,前景都是荒地和垃圾(似乎也有塑料袋),背景才是拉斯维加斯的高楼;拍人,他们也都找的是普通人,小店主,流浪汉,没工作的青年人,中年的嬉皮。美国有穷人不奇怪,50多岁还是打个零工过活或者还在路上乱走,似乎也挺酷。但看到4个上完高中的年青人提着大黑垃圾袋捡瓶子还是挺有点震动的。他们生活在比较荒废的地方,也许家里没什么钱,学校也不怎么样,大学也没兴趣上或者上不了或者失去了机会,但又不能或不愿沉下去,就只好在小地方这么活着,也没什么工作。看这个还是挺不爽的。

Sidewalk_Highway
(上面wikipedia页上的)

当然他们还能开着车来捡瓶子,也不知道能不能挣回油钱。似乎照片里出现人,是因为记者们要问他们一个很俗的问题,怎么看“美国梦”。这四位年青人回答是不知道也不在乎。也有老太太说现在的年轻人不如她们当年能干肯干之类。只有在另外一个小镇,作者拍到了带学生打棒球的老师,他自认生活幸福,有工作有家有房子,这就是美国梦。确实,他和他的学生们光是衣着就要光鲜得多。

看看别样的生活,增加点对生活这个怪东西的理解吧。

11/21/08 10:15:36,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19/08

在Linux桌面上调节触摸板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昨天看到笔记本触摸板的讨论,想起以前很麻烦的一个事,就是正打字的时候手会不小心碰到它,引起鼠标焦点跑出当前窗口,天热时候甚至都没碰到鼠标就跑掉了。Windows上面的触摸板驱动一般都有相关选项,比如可以在插入鼠标时自动关闭它──在Vista上它还可能老是要报告已经关闭,也很烦。

有人推荐了gsynaptics这个软件,装上看了下,原来是个调节触摸板各种选项的工具,有不少功能。但是它缺少关闭功能。以前烦的时候,只能用命令来关:

#synclient touchpadoff=1
在搜gsynaptics的时候,却突然看到和synclient一起的一个工具,叫做syndaemon,这个正是自动管理触摸板的小服务程序,也在xserver-xorg-input-synaptics这个包里面。只需要在X启动后运行一下它,就可以实现打字时自动关闭触摸板的效果,2秒没有打字活动就自动开启。这个时间可调,是否监控Ctrl那些组合键也可以设置,man syndaemon即可,-i 设置时间,-d 作为服务进程启动等等。

这个工具应该是在X启动之后才有用的,没X的话估计也启动不了,重启X后就会失效;所以还是写到Xsession里面比较好,就像启动输入法一样,放在/etc/X11/Xsession.d/下面。

在xorg.conf里面synaptics也就是触摸板配置那块,要加上一个选项才能使用上面的功能:

Option “SHMconfig” “true”
有说法说这样对多用户系统可能不安全,不了解内情,反正对普通桌面用户应该没有影响,不用担心触摸板引发误操作比较关键。

11/19/08 09:54:4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18/08

XMind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XMind是个思维管理的软件,和Freemind,Mindmanger等是一类的。和Freemind一样,它也是Java写的,并且,它现在也开源了,可以免费使用。和freemind相比,它的优势在于美工要更漂亮些,可用的框图类型也更多样。比如可以画组织图,流程图,鱼骨架图,逻辑图等等。

xmind

总这是个不错的比Freemind更漂亮的思维组织工具,如果要画这种图,可以试用。Win/Mac有安装包,Linux平台只能下那个三系统(其实还有Linux64的)Zip包,60MB大,解开要120MB。单Linux平台的解开占用34MB。其实用来画组织图或是简单流程图也不错。

另外,OpenOffice.org里面其实也有一个画图的组件,相当于微软收购的Visio,不一定有那么漂亮和多样的图样,但用起来却是感觉比Visio还要顺手,画起来相当快。如:

openoffice-draw-sample

11/18/08 13:55:52,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强心针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这个标题说得好:中央叫停调升最低工资,港商称注入“强心针”,这种做法确实也只是强心针。这种针也许可以救得一时,但绝不是长久之计,不解决根本问题。我们还将在没有希望的小香港岛思路上走下去。

香港的小老板短视是正常的,甚至是正确的,一个国家也跟着一邦小老板短视实在是比较SB。这么好的调整机会就被浪费掉了。

吴老师发文说,农民第六次拯救中国,说得很对,虽然现在都改称民工了。

这两天还有个新闻,说的是欧盟的神奇的蔬菜水果形体标准要废除。虽然这在天朝听起来菲异所思,但感觉不是浪费东西那么简单,它也许控制了产量,提高了售价,在这种平衡上也许增加了欧洲农民的收入,建设了和谐社会。

刘老师发文揭了一点当年罗斯福新政的小小的画皮,但我觉得实在是瑕不掩瑜,没有那个新政,美国经济在战后上不了多大的层次,绝对建不成富裕的和谐社会。新政除了搞公共工程和整顿银行金融业之外,主要的就是保证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农民补贴,提高农产品售价等等。也就是说,美国人抓住上一次大萧条的机会,对社会发展机制做出了改进,从此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这次世界20国在花生屯会盟,CCTV什么的报道都不多,为啥呢?这是因为胡什么人也没见着,除了开会之外,基本没有达成什么目标;这又是为啥呢?这是因为大家一看天朝的政策,就知道还是50年不动摇,根本没有改进,你的国际地位自然也不会提高,没理由重视你。

所以,美国人民可以继续为他们拥有世界最优秀的领导人自豪。

11/18/08 10:21:3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14/08

轻量级桌面环境Xfce简介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用Xfce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感觉这么好的东西一定要和大家分享 :P 还有很多人陷入了庞大的Gnome或是KDE不能自拔。它们过于重量级的,所幸还有这个轻量级的Xfce存在。Xfce的创始人Olivier Fourdan说:Xfce是一人轻量级的桌面环境,可以用于多种*nix系统。它专为生产力设计,载入和运行程序超快,还能节省系统资源。

以前的桌面。现在的桌面是这样的:
Screenshot_081111

桌面环境这个词我的理解是不光有窗口管理,还要有一系列方便用户使用桌面的工具,加到一起构成一个使用环境。Xfce虽然小,但确实提供了所有可能用到的工具,是一个合格的桌面环境,同时,它在可用性和轻便之间取得了很好的平衡──它自带的都是非常直接而有用的工具,如果它没有自带,通常就不必那样折腾桌面了。

Xfce是用GTK+写的,所以似乎有些地方叫它为Gnome lite。同时这意味着运行其他gtk程序就不必再装gtk库了。

在程序设计上,Xfce的原则就是Unix世界的哲学,模块化,一个程序干好自己的事,程序之间可以互相使用。作为桌面环境,在窗口管理,面板,桌面之外,Xfce提供了许多好用的工具。

最常用的可能是Thunar,也就是Xfce的文件管理器,它非常轻便,菜单、工具栏都非常简单,配置选项也不多,但它却能完成几乎所有想得到的文件管理功能,支持基本的图像格式预览,图标大小可调,工具栏样式可调(地址栏式或GTK的按钮式),有侧栏,可以自动挂载闪存光盘,右键菜单,甚至,还有一个批量改名工具,非常方便实用。比如有时GTK+的打开文件窗口不认得大写为JPG的照片后缀,就用它来改一下(佳能相机就是这个大写后缀)。
xfce-thunar

面板(Panel)也是Xfce特色之一。到Xfce4之后,发展还很大。现在是一个面板,可以变化多种样式,同时可以在桌面上放多个面板,每个上面可以放不同的内容。可长可短,可固定位置也可随意移动。说起这个,Xfce早先是学CDE桌面的,它在桌面底部中央位置会放一个面板,上面每个启动程序的快捷列表都可以是抽屉式,Xfce现在还是可以完美地模仿这一点。但毕竟一般桌面面积有限,放一个,并且做成微软式似乎更加实用,虽然早先我是倾向于搞上下两个的。

桌面上以前Xfce是不支持桌面图标的,后来可能用户要求强烈,到了4.4终于支持了。但是,我的桌面仍然只有背景。
xfce-settings

Xfwm是Xfce的窗口管理器,它也一样支持那些主题什么的。并且,现在它可以支持基本的Composite功能,主要有窗口透明,阴影这些,设置也很方便。

面板是一个大功能,它上面的小程序也很重要,Xfce在这方面也不落后,它有一系列小程序,想到的基本上都有。

另外,Xfce还有自己的一些小工具,播放媒体的Xfmedia,文本编辑Mousepad,终端模拟Xfterminal(多标签的),日历Orage,刻光盘Xfburn,压缩工具Archive
Manager等等。

11/14/08 14:07:1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12/08

政治经济学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没从前几年的全球经济大发展中直接受益的人,自然也不会受到眼下这个金融危机太大的冲击;你没有受到大的冲击,于是政府的措施也不会落实到你,它们都落实到赚大钱当然据说也亏大钱的人头上去了;这个推论看上去挺合理的。

表面的合理使舆论不再关注危机真正的原因,即使他们知道,他们也不说。这场危机最初是传说中的次级贷款危机,就是说一些信用差的人贷的款还不上了,这就是事情的起源。所以问题在于,以后是不是还会有还不上钱的贷款人。

解决这个问题也简单,放贷的人审查认真点,只给有能力的人贷款,太次的就不要贷了。事实上不论各国政府的手段多强大,银行们早就是这样做的了。政府们要努力使这个金融活动再度活跃起来,不惜改变态度,“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一时看来效用并不明显。

没有人知道多少金融活动才是合适的,经济学家们其实都不知道;并且最大的问题在于所有资本的活动都只有一个走向,就是资本更加集中,大量的人必然走向缺乏支付能力;经济越活跃,金融润滑剂越多,这个相对的集中和缺乏支付能力的矛盾就越快地出现。

根本上这是收入的分配问题,打工的人永远都只能拿维持生活所需的钱,其余全部由资本家占据;如果没有政府管理,这个钱会更少;打工仔用这个钱去买任何东西,都会又一次向资本家支付流通环节的利润。也就是不论在生产活动中,还是商业流通活动中,资本家永远是赢家,打工者永远只是其中的流量,任由资本家把自己身上的肥水一点点刮走。参与的商业活动越多,打工仔的钱就越少,资本家的钱就越多,社会上的支付能力就越来越缺乏。

有人说资本家也要支付。这也没错,但他们的需求已经基本恒定,也许偶尔会多买辆跑车或者飞机,对社会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这种低级产品生产国来说,影响甚小。

如果只是买东西卖东西,积累财富的速度是很慢的,资本是不会满意的。按传说中的哈佛MBA卖猪的说法,需求是要创造出来的。所以原来分房制就没有了,农村还将就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消失了,上大学要交费,并且在93年/94年那时开始,连着好几年要一年翻一倍。总之你必须支付,只要你还有钱。

在成熟的社会中,这些原始手段早就用完了,或者自然地开发出来并且已经开发过度了,资本还会想出更出色的主意。就是信用卡和按揭贷款,让人在今天就可以花明天的钱。等到正常的有还款能力的人的支付力开发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开发次级贷款了。然后就是今天的局面了。

总之资本的要求就是流动,运动起来它就是雪球越滚越大,不运动它就永远只是小雪球。运动慢点它的周期就长一点,运动快了周期就短一点。而在男耕女织自然经济的年代,就不会有危机──因为那里没有这种粘钱的雪球在滚动。

之所以会有人要支付,要用明天的钱支付,那是出于某种欲望,甚至是虚幻的、被外力刺激出来的无益的欲望,而现代资本主义就是靠这种虚幻发展的。当一切运转顺利的时候,大家都告诉自己说,这欲望像水泥一样坚固;一点不顺袭来,就又信心全无,每个人都觉得前方是黑洞。

我想投资银行的人最清楚这种游戏,他们的活动就是简化版雪球,来的钱去的钱只要能从我这里流过,就能抽上一份。所以他们只关心流水,两头发生什么事跟他们什么关系也没有。等到抱着纸箱从大高楼里走出来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们赚得不少;留下来的更爽,AIG高管也一样可以游山玩水发奖金而无人追究。政府当然也是,GDP就是这种数据。

好的管理,理应延缓这雪球的增长速度,保护地面上的雪不让它随意地被粘走、甚至抢走,天上要不断地下雪补充,这样雪球也才能多滚些时候。有些地方就是这样做的,比如今天就听到澳门给每个人发5000块,以前小布什也差不多这样做过。有些地方就不是这样,你有的房子都被会抢走。

当然随便发钱不是常理,钱也显得没有来由。所以大家还是得劳动,劳动创造价值。但劳动本身没有价值,它也无法作为分发这价值的度量。也不能不劳动,不劳动就没有分钱的理由,这叫劳动的分发价值论,传说中的劳动价值论是扯淡。用劳动来作为分发社会价值的一个凭证,它只是个资格,不分多少,多少由资本确定。有人希望劳动也参与确定价值多少,这无疑于与虎谋皮。在老虎看来,你的劳动顶多是给它梳过毛,那皮可是它自己长出来的。

所以要创造就业机会,大家要打工,就是为了有发钱的凭证。但怎么样让大家都有工打,都能参与发钱,其实大家都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这个情况随着科技发展,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全球一体化的实现越来越严重了。山东寿光一个地方,供应了多少人吃的菜。有些工作,有了电脑,再设计几台机器,一下子几十名工人可能都要下岗。更可怕的是全球化一搞,总有地方比美国人更便宜,于是美国人就干得少,干得少支付力就变低;而那个顶替美国人的中国人拿得更少,支付力也上不去,最终结果就是生产上去了,用于交易这些产品的支付力却上不去,创造出来的价值以更快的速度集中到资本家手中。事情就发生了。

前些日子国家搞新劳动法,那才多大点动作,各路资本家就一个劲叫痛,实在是眼光短浅,现在好了,经济放倒一小半。这么大的很有希望的支付人群不开发出来,让政府三十六计使完都没有办法,只好用最后一计“千方百计提升内需”,这样还是提不起来,你们的雪球也还是滚不起来啊。

其实只有吸到了钱,眼光的长短实在不是问题,吸不到钱眼光再远也没有用;只要有钱,再危机也没见他们吃不上饭的。

传说出卖耶酥的犹大拿着钱跑掉之后,把钱袋恶魔给放了出来,双方按西方传统达成一个交易,犹大变成了第一个吸血鬼,不会死,而它要不断地侵蚀人们对神的信念,把人变成恶魔:

  • 你有强过人类无数倍的力量,但必须日日吸食鲜血才能过活:这就是资本家的生活
  • 你有美丽绝伦的容颜,但只要你吸了血就会变回原来丑陋的样子:有时做点善事,但总还是要吸血
  • 你有不老不死的生命,但只要用染有我的血的树桩钉入你的心脏,你就会死亡:革命啦
  • 你的力量,生命,美丽来自黑暗,当你出现在光明中,就是一切化为乌有之时:经济从总体上来讲,谁也搞不懂,但谁也不知道这种光明什么时候会出现


在光明到来之前,人人都很容易成为恶魔,但似乎吸血鬼更“成功”些。

11/12/08 14:41:22,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05/08

现代艺术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从毕加索的画开始,现代艺术俺就看不懂了;但由于现代艺术家都很牛B,所以不敢说他们SB,连敢说看不懂也是这几年长的本事。前一段去上海的时候,有幸参观了上海美术馆的展览,终于看懂了一点,就是搞笑。下面这条标语表达了此次展览的中心思想:

IMG_0559

如果有可能,我想原作者是乐意使用红色油漆往墙上刷这个标语的。但估计这家牛B的美术馆+饭馆为了高傲的身段不会同意。

展览上的作者们一般都不愿展示他们的艺术功底,展示出来的也都很差:

IMG_0508

没有名的一般都会比他们雕得好:

IMG_0517

但是可以见到真的水稻,也许很多人是第一次见:

IMG_0505

可以见到手扶拖拉机,我也有很多年没见过这个了:

IMG_0544

也许还有人是第一次见到Google earth,Google应该去赞助一下的:

IMG_0526

大家都在玩的东西拿来展览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IMG_0547

总之所谓双年展就是缺乏独创性/创新性/典型性,毫无技术毫无美感的现代艺术垃圾大集合。比较让人感叹的是,现代艺术家看上去都挺有钱的,那个刷漆的破马还是青铜的,还有人挺有门道的,比如可以在空无一人的杭州湾大桥上开一圈车等等。

转进一下。这个上海美术馆,以前竟然是殖民地的跑马会总部,而著名的上海人民广场,竟然就是跑马场。作为上海继承者的香港一直也有跑马场,应该也是这个遗传吧。殖民者这么喜欢公众娱乐,倒也是一种文化啊。

11/05/08 12:19:33,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02/08

就是换人就完了的事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老罗说,他没见过32岁以后还自称理想主义者的。这里还真有一位,就是崔健。也许老罗早就服了老崔了。

下面引自查建英著《八十年代访谈录》崔健一篇,有关体制。我很认同,就是“换人就完了”,就是“体制对了他就起眼了”。虽然现在没有办法,但也不必自我恐吓,自我欺骗,弄到连简单而直接的原因也不敢说出来。事情就是那么简单,换人就完了。正如俄罗斯基本还是那些人,但我们已经没有办法再开他们的正直玩笑了。


崔健:我觉得可以这样说,任何一场革命,最终都是一次人的革命,要看有没有新人的成长、新的素质的成长。你说现在中国的音乐界是不是没有才华?或者这个民族有没有真正搞音乐的素质?我觉得都不是,是你看到的现在的这帮人不行,但要是换一批人上来,马上就行!都是中国人,都说中文!

查建英:你是说换上一批目前处于被压抑状态的人。

崔健:对。比如音乐教育,中国现在没有音乐教育,是因为没有正确的音乐教育政策,根本就没选对人!谁拍马屁谁上去,没有音乐才华的人才搞音乐教育,没有音乐能力的人去当音乐导演!

查建英:根本上还是体制的问题?

崔健:对啊,换人就完了。所以,这个人平常看着不起眼,也许体制对了他就起眼了。

查建英:体制问题无数人意识到了,但……

崔健:大家都不敢讲,自我恐吓。自我恐吓带来自我阉割,自我阉割之后还要自我欺骗,把一切都说圆了。比如,我要是谈论艺术,我才有自由创造呢,别看我现在做广告,每天睡他妈小老婆,包他妈小姐,但我给你谈论爱情,我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呢!所以他诋毁了很多年轻人,让他们从这个角度去看事情、让他们永远没有发言权。这些人,所谓的成功人士,他用这一套获得了成功,然后自己给自己找借口,同时镇压年轻人。比如讲自由创造,他会说:你别跟我谈创作,我那个时候在学校如何如何,那才叫创造呢!你这叫什么呀,你且得跟我学呢!他掌握、控制话语权。

查建英:你讲的是现状?

崔健:就是现状。这样的人很多都是走的这个过程:从自我恐吓,到自我阉割,再变成颓废,然后掌握了话语权,再去对别人实行压制……其实这些话都应该是年轻人说的话,我到这个岁数了还得说这话。比如报社记者拿红包的现象,本来你要给我工资我就不该拿红包,我拿了红包,等于挖你的墙角。我在报社工作,却在外头拿红包,这不等于是挖报社的墙角吗?这么简单的事情他们不说,给红包反而变成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不给红包你变成不识人间烟火了!

查建英:歪理变成正理了。

崔健:对,他们掌握了话语权。所以现在问题是怎么样才能鼓励年轻人,让他们能掌握话语权。后来我发现,这是中国传统的问题:中国传统里从来就没有给过年轻人话语权!这是东方的东西,必须供着老年人,他们说得再不对,也得听着。

11/02/08 09:08:56,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11/01/08

新七宗罪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从新浪上的“时代杂志2008年最佳发明”中看到,梵蒂岗与时俱进,对古老的七宗罪进行了更新,推出了新时期的七宗罪,是今年3月10号发表的,可以参考一下:

伦理罪、从事基因改造科学实验、滥用药品、污染、社会不公、导致贫穷或少数人过度累积财富

时代杂志,看上去应该是:

生物伦理罪,会伤害人类胚胎的有问题的实验,药物滥用,污染,社会不公,积累过多财富,导致贫穷

B B C,又是:

环境污染,基因操纵,积累过多财富,导致贫穷,药物滥用,道德上有问题的实验,侵犯人类基本权利

最古老的七宗罪比较确定:

傲慢,妒嫉,贪吃,好色,愤怒,贪婪,懒惰

另外一个有趣的是说英文网站发贴时的去元音化,以便改变那些让人烦的词,但实际上人们还是能够读出来它的意思。说起来,早期以及后期某些字母语言的拼写就是没有元音的。

11/01/08 17:29:14,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搞了个Pocket PC手机来玩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其实是淘宝上搞来的水二手货,600块,又厚又笨,卖方装了Windows mobile 6,也不知道原来是什么版本。整体也没有个牌子,看上去像是山寨机,其实是HTC之类公司为美国运营商制作的机型。

以前没有用过Pocket PC,用了之后才发现,iPhone啦gPhone啦果然是大有用武之地,它们的兴起是必然的,这一切全怪以前的智能手机太难用了。还有以前摸过两天Symbian,记得程序开多了就会内存不够,你要么记得随时关闭程序,要么就得装个专门的程序去关闭不用的程序。

这Windows Mobile也是很粗糙,功能很弱。想在主界面上显示个大个时钟日期,就得找软件来装,想同步,必须得有微软出品Acitvesync,有了它还不够,要想同步联系人这些东西,你得装Outlook。这个机器带了一个全键盘,但是由于中文输入法只有手写和也许是盗版的梅花输入法,所以也用不上。于是键盘成了摆设,所以呢iPhone才会不带键盘吧。据说也有全键盘专用的输入法。

这个机器支持sd卡,插上就能用,但是所有运行中的数据都还是在它自己内存中,掉电的话有些东西就没有了。据说正经的方法就是经常地插到电脑上(有Outlook的)随时进行备份。想把这些存储的东西放到sd卡是没戏的。有些方法说改注册表可以,试了下,没有用。所以有人开发了一个专门的小备份程序,装上后可以把信息备份到sd卡,这个方案还不错。

看纯文本电子书的效果还可以,字体大小还能调。但是看PDF就很惨了,主要是屏幕小,上下翻行可以接受,一行都显示不全还要左右的滚动条实在是不能忍,所以就算了吧。

另外是电池使用时间太短,正常打电话就基本上要一天一充,所以天天都带着充电器。这样的电力用来看书实在也不很可靠。

安装程序体现了微软快糙猛的风格,有安装的,有拷贝直接运行的,系统也不管,要想搞个快捷方式还得用activesync浏览机器内的文件,能放的地方又很多,有时不建快捷方式似乎它也能记住,有时却又不行。

总之,这种设备还很初级,就像Windows 3.0一样,给人很大的想像空间,但用起来毛病多多,估计再等上个两三代就好用了。而现在看上去微软也不怎么上心,所以苹果Google就冲上来并且似乎卖得很好了。

还看到个屏幕,3.8寸,却有1024*480的分辨率,细长型,日本夏普做的,感觉这个设计很不错,看PDF宽度也应该够了,并且比那些6寸大小的电子书要小不少,更便携,估计是以后的方向啊。

11/01/08 15:40:47,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寒衣节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前两天早上出门,在一条小路上看到一小堆一小堆的纸灰,想起来大概是上坟的日子到了。因为这个时候天气变冷,所以要烧些纸做的衣服鞋帽,给逝去的人添置一些御寒的衣物,所以叫做寒衣节。

这个节也是我国传统的三大鬼节之一,正确的日子是农历十月初一,今年是10月29号。另两个就是清明节和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节(盂兰盆节)。侧重各有不同,大体都有扫墓祭祖这些活动。城市里记得这个日子的估计不多,还记得的大概也没时间到墓地去,于是就在街面上烧纸,更有些人发明了用粉笔画圈的方法,在可能是墓地方向那一侧还要开个口,希望那地方的逝者能收到这些衣物吧。

11/01/08 15:05:39,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我的E-Mail


Copy&Paste Exchange

访问CPeX Group

订阅Feed

订阅Feedburner
Feedsky订阅
本站订阅

请登录

导航

cathayan.org Web

最新贴

RIME 小狼毫/鼠须管的极点及五笔拼音配置
Software that rocks or sucks less
一棵热带的树换新叶的过程
几个有用的Vim招术
论语七 述而
Nomacs 图像浏览器
Windows 文件校验
Windows 10 文件批量命名简单方法
Windows 10 文件删除高级操作
本站也算是有响应式设计了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Powered by Nucleus CMS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Blog on 27th floor by Cathayan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Powered by Nucleus CMS v3.71. Best view with Mozilla brow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