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on 27th Floor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08/31/07

最新饺子流行趋势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这个即将大流行的趋势就是:一口咬下去,一定要能从视觉上看到其中的菜的原来形态,并直接分辨出是什么菜,至于肉,则可以尽可能地打碎,只作为菜粒的粘结剂使用。所用蔬菜,不论茴香、芹菜、小白菜、西葫芦、萝卜等,都要保持5mm - 10mm的粒度。

这种风格健康、时尚。多吃蔬菜有益健康;多吃保持形态和原生态的没有完全地弄熟烂透的蔬菜更健康。少吃肉有益健康,在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少吃肉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

其他的薄皮大馅、味道鲜美就不说了,那是饺子的基本要求。当然,要在保持各色菜品的原形的基础上,包出薄皮大馅,调出好的味道,同时又不能煮烂,也不能煮得饺子皮里都是菜水,那绝对是一门功夫。

最近在某家属区食堂很吃了几次这样的饺子,不知道是我国什么地方的原创,反正以前在家乡及北京及其他地方都没有吃到过,都是只见肉粒或者肉菜混在一起几乎成为泥馅从而不能辨别到底是什么馅。

希望人民大会堂宴会厅和食堂都能推出这种好吃又健康的饺子,达到多吃饺子少开会的目的。

08/31/07 13:23:14,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8/29/07

高山上的间谍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Damn Interesting报道说,当年罗布泊的核弹一炸,老美就急了,因为没有得到情报,另一个比较急的是印度,因为刚打过没多久。于是,这两家就合作起来,要共同搞情报。但是,当年卫星太弱,飞机太明显,派人去没戏,于是想啊想,有个特别有才的人就想到一个主意。就是在喜马拉雅山脉的那些高山上架仪器。

文中号称,在这座叫Nanda Devi的高山上架上设备,可以对核试基地一览无余。不知道是只测冲击波和辐射,还是从视觉上也能一览无余?谁有兴趣做个计算?这个文章上倒是有参加试验的士兵和马匹的照片——莫非是从这座大山上拍到的???

08/29/07 13:00:1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8/27/07

东临碣石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海里立着两块大石头

img_3798

院子还不错,花很多

img_3803

08/27/07 23:31:46,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8/21/07

瓜田李下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古语云:瓜田不提履,李下不正冠。刚才在丢自行车的重灾区北京涉嫌了一下,用钳子和改锥试图捅开一把被我拧断钥匙的锁。期间被园内阿姨怀疑一次,教育了5分钟,看我没有停手的意思才走了。

这把锁还相当地结实,是买车时摊主推荐的,在5mm的红色塑料皮下是直径1公分的由细钢丝拧成的钢丝绳,普通的老虎钳基本没用。等我拆开塑料皮,才发现,早有英雄试过此锁,钢丝上有一圈明显的剪过的痕迹——不过看来工具和我的老虎钳在一个等级,所以没有得逞。

认清这个事实之后,只好跑老远找修车铺。老板说不能干啊,说了半天,终于答应了。开车过来,拿出一个大型老虎钳,使劲剪了三刀才剪开。事实证明,用这种建筑工具偷自行车还是很简单的;这种钢丝锁还可以;据说那种前面一块铁后面是直径一公分的钢筋的U型锁更好。

08/21/07 16:31:46,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猫体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mao-ti

08/21/07 10:39:3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8/17/07

Debian 生日快乐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今天已经晚了一点,准确的日期,也就是Ian Murdock在互联网上宣布这个项目的时间是:16 Aug 1993 13:05:37 GMT。真是个好系统啊。这里是Debian的历史

(今天还是我最喜欢的演员罗拔迪尼洛的生日)

08/17/07 17:18:0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8/10/07

强迫症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近来染上一点强迫症,表现为出门锁门不放心,按了电梯还要再回来看,看一次不行还要看第二次;锁了门还担心屋里有什么没关好之类,总之很麻烦。不过应该还没有到影响生活的地步,基本还处于可控范围。

经我仔细研究,发现为什么会锁门之后不放心呢?大体是刚锁完门一转身就记不起锁门的细节,记不清动作和拧了几圈,好像那时脑子里在想的别的问题因而给忽视了。找到了这个根源,就可以对症求解,在锁门时力求创造场景,让自己记住其间的细节,包括哪只手拧的,几圈,最后是否已经拧到拧不动了。总之确认此场景可以记住。然后转身走,尽量不回来看。心里涌起强迫的回来看的念头时,就把刚才锁门的情景回忆一下,发现确实锁了,就可以安心了。

经过多天实践,证明还是有一点效果的。听说现在有这种念头的人很多,所以推广一下。

08/10/07 00:01: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8/09/07

ABBA歌迷特供:Mamma Mia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有幸前去观赏了ABBA的Mamma Mia——这么说也不妥当,这其实是英国什么团制作的一个音乐剧,但其中全是ABBA的老歌;即便对于我这样的ABBA伪歌迷,竟然也只有两首是以前没有听过的,所以如果你是ABBA的歌迷,估计会看得相当爽。但是,此剧对于伪歌迷以外人士可能就没有太多吸引力了。某人评价说:歌唱可打33%,舞美33%,剧情33%,加起来将就100%;而一个优秀的音乐剧要求是100%+100%+100%。

不管那么多,这个剧想来也是歌迷为歌迷制作的,否则谁会去挖掘一支20多年前的乐队的所有作品并努力地串成一个故事呢?虽然剧作家已经很努力,但故事仍然单薄,多有逻辑不通的地方,女主角的三个曾经的21年前的男朋友们唱的歌就很有突兀的感觉。到最后的结局也很突然,说结婚的突然不结了,没什么意思的他们老爸老妈突然又结婚了——反映了资本主义后现代社会人们不以家庭为重不想结婚的现实。

主要的故事情节是一位女士21年前在较短时间内有3位男朋友,最后的结果是都走掉了,而她生了个女儿。现在,这个女儿要结婚了,却突然看到老妈的日记,于是想搞清自己父亲到底是谁,于是请这三位可能的老爸过来参加婚礼,然后折腾出一些故事,唱了许多ABBA的情歌,包括青春期的情歌和中年情歌。

对于音乐,我的评价只是好听或不好听,其他的一概不懂,怎么好听也说不上来,只觉得唱得顺溜,恰到好处,节奏好,旋律也好。ABBA当年一听到就喜欢就是因为“好听”,舞曲的节奏很喜欢,旋律也每每让人听得打个冷战,很爽的感觉。这回在剧场里听,声音巨大,演员们的嗓子也很豁亮,所以感觉很不错。只是有那么几位唱得业余了点,当然女主角唱得是不错的。

在Youtube上有许多ABBA的歌,包括这个Mamma Mia的录像,互相对比一下,现在的音乐还是要华丽得多,70年代的ABBA演唱就要朴素得多了,让人想起少年时那种清亮的天。

这次听到一首没听过的,是在第一幕后半段里,男女小主角深情对唱,很好听,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不过一听就感觉很有青春期的气息,真是永远17岁啊。另外最喜欢的几首似乎也不是很剧烈的,the winner takes it all, take a chance on me, I have a dream, eagle, thank you for the music等。

08/09/07 11:13:59,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8/06/07

大雨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这是大雨快过去,天有点亮了,可以看到雨柱子



正下得猛的时候,天是黑的,雨水是横着来回飘的



1分钟视频,风也很大


08/06/07 15:29:52,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8/01/07

冷热媒介与参与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的时候,把媒体分成冷的和热的,他认为热媒介清晰度高,传播充分,不需要或排斥受众参与;而冷媒体热度不够,传播力不够,因而需要也鼓励受众参与。比如他认为电视是冷的,电影是热的;电话是冷的,广播是热的。诸如此类的分别,其实很难让人理解,导致很多批判的声音。

最近听广播,听到有个主持人念听众短信,“收到了吱一声”。正如朋友间开玩笑那样,主持人很正规地吱了一声:吱——。虽然听众只是想知道主持人收到了短信,并且正常的应该是回答说:收到了。这种广播形式是否很不同于以前的广播?从这个参与的意义上讲的话,广播还是热的吗?他还排斥听众的参与吗?

短信、电话是一种参与形式,现在已经在几乎所有传播节目中使用了。不知道是不是麦大师当年的广播只播放预先录制好的节目,根本不听电话;而电视反而可以接受观众参与?

直接发短信,打电话给主持人,把自己的意见传进去,甚至直接成为节目的一部分,这是一种参与;另一方面,主持人如果能从善如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吸取人群反应并在节目中做出反应,不也是一种观众的参与方式么?

主持人敢于在节目中发出“吱”这种声音,其实有赖于节目内容的自由度,像新闻联播可能永远也不会这么搞。想像一下李咏在新闻联播中大喊一声Yeah应该还是挺有趣的。前些年广播似乎都快活不下去,后来却随着私家车队伍的壮大,居然起死回生;经过这回变动,节目的可听性也大大加强了,也才有这种比较个人化、社会化、生活化的主持风格出现。

还有那天看湖南卫视快乐男生最后决赛,湖南台很牛B把10位评委也分成两派,把评委都变成了冠亚军的粉丝,让他们也在台上打来打去,实在是聪明啊。而这些评委的表现就相当有娱乐性,冲突很激烈,语言很有趣,一度快要上手。而湖南台直播还控制得不错,没有失控,也没有切掉(可能也不好切吧)。其实把这些都视为观众参与也求尝不可,因为它不是事先编排好的,虽然有些人看来可能是庸俗。

参与除了有直接的手段,还要有传播者的灵活性和把门人的自由度。其实关键还在于后者,像新闻联播,它根本就不想和大家打成一片,它就要严肃认真,那谁也没办法。

倒是电影,在没有数码技术之前,它完全缺乏参与的技术手段。如果是现在,其实完全可以实现参与的动态的电影吧,只是那些神奇的效果可能不太好做。但只怕导演们不愿这样做,他们都要像新闻联播一样,传播自己的思想,预设了理念,也就失去了自由度。

08/01/07 11:12:48,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我的E-Mail


Copy&Paste Exchange

访问CPeX Group

订阅Feed

订阅Feedburner
Feedsky订阅
本站订阅

请登录

导航

cathayan.org Web

最新贴

RIME 小狼毫/鼠须管的极点及五笔拼音配置
Software that rocks or sucks less
一棵热带的树换新叶的过程
几个有用的Vim招术
论语七 述而
Nomacs 图像浏览器
Windows 文件校验
Windows 10 文件批量命名简单方法
Windows 10 文件删除高级操作
本站也算是有响应式设计了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Powered by Nucleus CMS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Blog on 27th floor by Cathayan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Powered by Nucleus CMS v3.71. Best view with Mozilla brows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