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on 27th Floor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主页 随便 电脑 电影 社会 阅读 下载 本站 存档

07/29/05

先是像Mac,然后像Gnome?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Windows Vista beta1出来并且有无数人已经下载安装,早已经突破了微软的1万Tester的限制,网络就是好!

许多人安装之后的感受就是标题那句话,我从BBS上看来的,很有意思。其实昨天晚上我就想写,因为看到了很熟悉的问题:中文发虚,中文不虚但不漂亮(明显是点阵显示很差的那种),显卡驱动安不上,只能800×600,网卡不能驱动因此不能上网,某常用软件不能安装(据说验证版本号的都不行),IE7居然上不了Yahoo邮件。多么熟悉的问题啊,如果常看Linux讨论的话。

界面上据称模仿MacosX的很多,似乎又有人说有些Gnome的味道,有意思。

Mac版上的问题跟Linux差不多那是因为Mac用了一个UNIX的核心,本身就是差不多的。难道现在Windows也有相似的变化?或者操作系统殊途同归,最终大家都趋向一致了?当然,人家只是Beta1么。

07/29/05 10:06:1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3/05

还得给bloglines准备备份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这管子工出来得也太频繁了,昨天下午不能看,现在还是管子工,不如卖给Google的好。

幸亏我早有OPML备份,并且早就导入了另一家:newsgator.com

07/23/05 10:35:08,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1/05

Yoda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A venerated sage with vast power and knowledge, you gently guide forces around you while serving as a champion of the light.

Judge me by my size, do you? And well you should not - for my ally is the Force. And a powerful ally it is. Life greets it, makes it grow. Its energy surrounds us, and binds us. Luminescent beings are we, not this crude matter! You must feel the Force around you, everywhere.

Which Fantasy/SciFi Character Are You?

07/21/05 22:46:45,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20/05

大鸟传说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以前只知道地球上各个地方的民族似乎都有洪水的传说,那也许表明在人类历史上真的经历过一次大范围的洪水;现在在BBS上看到凤凰的事,不免Google一下,才发现人类都有一种大鸟的传说,并且这种鸟要自焚,也就是更正统的说法凤凰涅磐了。

Phoenix(不死鸟)(来自传说时代

  这是罗马诗人奥维德对不死鸟的描述:“大部分怪物都是由其它生物衍生而来的,只有一种例外,它们可以再生,亚述人称之为不死鸟(Phoenix)。不死鸟并非靠花草果实维生,而是以乳香为食,在降生五百年后它会落在棕榈树顶端的橡木枝上为自己搭建一个巢,然后出外收集肉桂、甘松和没药等香料,衔入巢内,垫在自己的身下,当它呼出最后一口气后会悄然死去,此时从它的身体里将飞出一只新的不死鸟,同样拥有五百年的生命。等这只不死鸟长大到有足够的力量时,就会把父母的巢从树上升起,衔往埃及的赫利奥波利斯城,放在太阳庙里。这个巢是它的摇篮,同时也是它父母的坟墓。”

  正如奥维德所说,不死鸟的记载源自亚述人,不过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神话,例如中国的凤凰、日本的Ho-oo、俄罗斯的火鸟(Firebird)、埃及的太阳鸟(Benu)、美洲的叶尔(Yel)和阿拉伯的安卡(Anka)等,所有这些鸟都有死而复生的特点(寿命分别为500 年、540年、1000年、1461年、1700和12994年不一),而且同太阳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提到不死鸟的人是公元前八世纪的希腊诗人、《神谱》的作者赫西奥德,最早详细描述不死鸟的人是希腊历史学家赫罗底特斯,他说:“我并没有亲眼见过它,只是在绘画中见过,它的羽毛一部分是金黄色的,一部分是鲜红色的,外形像一只巨鹰”,而且还拥有美丽的歌喉。

  到了公元四世纪以后,不死鸟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传说寿限将至的成年不死鸟会在巢里自焚,三天后将重新升起,像基督一样复活,此时的“不死鸟”已经拥有了“永生”和“死而复生”的象征含义。罗马科学家普林尼在写给罗马参议员马尼利亚斯的一份材料中曾经提到不死鸟的再生,他说死去的不死鸟的骨头里会生出一只小蠕虫,这只虫最终成长为新的不死鸟。

  有人认为不死鸟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爱干净的鸟类,它们为了杀死身上的寄生虫,将翅膀放在火堆的烟上熏,见者误以为它们是从火里诞生的。

  古埃及神话中的太阳鸟(Benu)与不死鸟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学者认为关于不死鸟的种种神话传说实际上是对埃及太阳鸟神话的改编,古埃及人将太阳鸟视为太阳神拉(Ra)的象征,埃及语中的“Benu”意思是“紫鹭”和“棕榈树”,在赫利奥波利斯的太阳神庙中有这种太阳鸟的标志。由于会死而复生,因此它们也常常被视为埃及之王、冥神奥西里斯的象征(见Ammut)。

  阿拉伯传说中的安卡(Anka)也和不死鸟一样会在寿限将至时自焚并获得新生,它们的寿命约为1700年。安卡的体型巨大,足以载动一头大象,最初被认为是神的完美的创造物,但在后来的传说中却成为一种邪恶的生物,捕食所有的生命,有时甚至会掠走儿童,于是犹太教徒们大肆猎杀安卡,使这种巨鸟最终灭绝。 [阅读全文]

07/20/05 00:30: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9/05

隐私问题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自从Google变得为人所知之后,就经常有人要质疑它一下子,说它会带来隐私问题。我们当然没有任何理由无条件地相信一家公司,所以必须自己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对谁都不例外。

以前看电视,上面说一个问题,就是有人生孩子之后,家里就天天接到电话,全是推销婴儿用品的,不胜其烦。想来想去,生孩子这件事加上家庭电话除了自己人和派出所知道,也就是生孩子的那家医院了。很可能地,就是这家医院把这些信息卖给了婴儿用品公司。

在Google注册账号,使用Gmail,用Google搜索,都一样存在这个危险,和在任何网站上填写注册信息的风险是一样的。但一般来讲,收集信息的公司都会在用户条款里说明不会泄露用户个人信息。不清楚是否有这方面的法律,但最保险的作法就是,除非必要,一概不写真实信息,尤其是姓名,住址和家庭电话。

但实际上除了上述婴儿用品公司这样做直销的,一个个人的信息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统计信息。也就是从成千上万的用户群中统计出来一些信息是有实际的价值的。在信用卡应用广泛的地方,信用卡公司实际上了解你的所有行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吃饭,在什么住旅店,在什么地方买面包,它一清二楚。但它一般不会出售某人喜欢在某让买某品牌面包的信息,它只会把它上亿记的用户统计一下,说原味面包的销量正在下降,其他品味卖得正好,这样的信息对食品公司的价值不言而喻。据说,美国的那几家信用卡公司就在做这样的生意。

Googl也一样可以做这样的生意,它非常清楚网民关注什么东西,它放出来的信息比如美国人最爱搜索的词是britney spears,这个名字已经出现了490种错误拼写。这是大众化的信息,唱片公司也用不着去买。但某个旅游目的地,某个品牌的笔记本电脑这样的搜索统计信息,甚至和对手的比较数据,是不是就极具价值呢?不过似乎没听说Google做这个,倒是有许多所谓市场研究公司在做。

Google采取的作法是在信件中或搜索中发现某些关键词的时候,就在屏幕右边写上几条文字加链接的广告,希望这些广告对用户有用--说实话,有时确实有用--这比打电话到你家里要好多了。而对Google来说,由机器扫描内容并显示文字广告,比之于卖这些信息给其他公司,要有利可图得多,更不用说需要这些信息的公司其实正是Google的竞争对手或是目标客户了。

危险确实存在,不管它出现的机会有多小。但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与直接卖掉用户个人信息这个手段相比,这些公司还有更好的利用这些信息的赢利模式。当然也有公司只收集信息,却没有相应的赢利模式,那才是我们真正要小心的。

07/19/05 01:01: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8/05

媒体虽然无趣,也还是要看的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我对新闻有很大兴趣,了解更多信息也是上网的一大目的。以前Blog很少的时候,一般是看大站,新浪、搜狐、cnetnews、news.com、slashdot、LWN、NYTimes、Yahoo.com等等,后来blog兴起了,尤其是中文blog也多起来了,就逐渐收录了快好几十个,放在bloglines里面,每天都看。

看blog的优势是都很有趣,有价值,并且写得简单易懂,IT类大科技类的很少出问题,更不要说把blast off翻成爆炸这种错误,也不会恶炒FR然后再评论这种现象,进而痛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但我也慢慢发现,Blog是够有趣,但它最大的问题是不够全面,包括被Blog发掘到的链接,至少在我看的IT类科技类里面它是不全面的。

也就是说传统的媒体们还是有事可做的,我还是得继续从大堆或软或硬的文章中挖掘出几篇值得一看的东西。Blog说到底是个人兴趣,一般来讲是业余的爱好,写作者并没有自己的消息来源,大公司搞公关的也不会首先把消息透露给Blogger,除非有自己的或员工Blog的几家大公司。业余爱好的结果也造成blogger无法随时盯紧网络,确保不漏掉一条重要消息。再者,blogger这个人群本身是特殊的,他们的爱好对整个社会来讲很不全面。

blogger的特殊性,也就是他们的个性,其实是blog有趣和好看的基础,同时也是Blog不能作为正式的全面的可信的消息来源的原因。有个性,就有偏向,从而会不全面;有个性,又没有时间查证,也很难形成公信力。

现在也有专门做Blog的,像Dan Gillmor,号称草根新闻,这是基于个人品牌的;也有slashdot,它的报道都有趣而且重要,它的质量是要靠众多的网民参与来保证的,如果有偏差,也通常能在读者评论中得到更新或更多信息。但对普通Blogger来说,这都比较难,但也完全不必有这方面的忧虑,Blog本来也不是社会媒体么。

07/18/05 00:35:2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6/05

塔吊是怎样长高的?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由于近来清华校长不认篆字,人大校长不懂得“七月流火”,国学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在各网站上进行普及性教育的志士仁人来越来越多。俗话说的好,知之为知之,不知Google之。但有一个技术问题一直不太明白,这就是塔吊是怎么长高的。以塔吊+升高Google,居然有点讨论,还发一个Gif动画,但还是不明白,直到真的看到才算明白。

请看这个塔吊的正面视图,在横梁和支架交叉也就是控制室的下面,是一个类似于套管的结构,连接在横梁上的尺寸大于支撑钢柱结构,也就是套在支撑柱上面的。一般在套管结构的下面,会有一圈平台,供工人站立。套管同支柱之间的固定,就在套管的下半部分,不但包括两个结构之间的连接,也包括了向上的支撑。也就是说,支柱的最顶端是不起支撑作用的。

支柱是由一节一节的钢构件组成的,中间由大铆钉连接,图中45度方向钢构件一正一反正好是一节。而套管结构通常有2.5节那么高,但其连接只在于下面的那一节上,所以套管可以向上升高到最上一节,而不会升去稳定。当套管升到最上面一节时,在套管底和支柱顶之间就有多于一节的空间,这时,就可以吊起新的一节,并把它放置到这个空间中。这新上来的一节,既不承重,也没有连接,把它固定在支柱的顶端即可。然后套管就可以继续上升一节。

其实这新的一节是在升高前就吊上去的,并且在套管结构底部那里,安装有两根滑轨,新的一节可以挂在上面,当空间足够时,一个工人就可以沿滑轨把它推进去。

套管及其连接的横梁也很重,都是钢架,它的升高是靠液压,电机驱动,上升是非常平稳的。目测液压活塞直径在10公分以上。液压机的底座可以沿支柱上下移动,其行程正好一节那么高。要装第二节时,就需要把液压机也向上移一节。

横吊臂的后端,一般有配重,这样,在不吊运建材时,整个吊臂是不平衡的,这样就让它升高是很不安全也不方便的。所以,在升高时,通常会吊着一些东西,一般就是吊着一节钢结构件,上升完毕,这一节也正好可以使用。

07/16/05 00:38:00,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3/05

原来环法已经开始了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一下子就暴露我只是个伪体育迷,环法都要过半了,才发现。幸好还有一半转播看。

le tour de france 2005


更多图片

07/13/05 22:19:02,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2/05

推荐两首歌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布仁巴雅尔的《吉祥三宝》,一家三口唱的蒙语歌,看了歌词,非常可爱,听了只让人想流泪。

Helene Rolles的Je M'Aellepe Helene(不会打法语那种带音调的e)。

都听不懂意思,但旋律节奏均为上乘,这也是我听歌的标准,这种歌好长时间才出一首。

07/12/05 12:35:57,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10/05

注意力,体验,开放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注意力经济已经是老早的概念了,在前几年互联网风起去涌的时候叫得最热闹。但说到注意力真正成为经济力,而不是概念,还要算这几年。要想赚钱,先得吸引人,只要人气旺,不愁赚不了你的。所以网站主页上都是很恐怖的东西,凶杀暴力色情迷信,无所不用。其实这种形式还要算传统经济用得好,想当年央视好几亿的广告标王做的正是注意力的活。

可惜他们知道这个名字,就只做这个名词,像那Alexa的排名成了指挥棒,搞得不像样子,似乎只要有了pageview,就一切搞定了。这正是目前大网站的实情。但正如秦池酒已经不见,爱多VCD也没了一样,这种做法迟早会有麻烦。

现在网上的先行者们都在鼓吹WEB2.0,当它是新的网络形式,将引发新的经济活力。也未必不对,但对国内来讲,似乎太超前了点,中间还有个体验阶段广大网民没有体验过呢?

体验是微软吹大的泡泡,并发明了XP这个很酷的词,时间是2001年10月25日,至今快要4年了。在这期间,大家用Windows的体验如何?我虽然在2003年开始在个人用途上转向使用Linux做桌面,但在单位也要用Windows,不得不说这期间Windows的稳定性提高得不是一点半点。虽然有病毒和后来XP激活(我没有)的麻烦,但仍然称得上是很好的体验。

在此期间,Google兴起,用过的都已经离不开了,在许多国家这个搜索引擎就凭着那么简单的页面吸引超过一半甚至90%(德国)的市场占有率,看看仿效者有多少,媒体报道有多少(估计连车马费也没有)就知道它有多成功了。它创造的1G邮件,功能几乎强于桌面软件的webmail也一次次引发网络浪潮。去年这个公司营收38亿美元,这就是好的体验的威力。

反观我们的体验,我们学会了使用ad-aware,学会了adblock,学会了在hosts文件中把无聊网站的地址指向localhost,还学会怎么删掉一个驱动型病毒。甚至还有些人也许很久没看过新浪搜狐的主页了吧,更不用说用裸体IE来看了。这就是我们的体验。最近还要学会看见FR就绕着走,搞得我敲rm -fr都哆嗦一下。

不满意才会呼唤变化和新东西,也许他们也已经有所体会。虽然我们有自己的人造的互联网边界,包括伟大的cernet和GFW,但互联网毕竟挡不住。网民只要有选择,谁会去搜那一堆“推广”呢?

其实WEB2.0已经进入到开放的阶段,在这一层次,网民也要参与,公司也是社会公器。网民不但想参与进来形成内容,甚至会要求影响到公司的政策。当然,这还离得远,顶多有些小范围的响应罢了。

所以,不如还是加大更好体验的呼声吧。不过,已经有许多网站我很久都不上了,除非是从Google中搜到。

07/10/05 15:10:54,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07/04/05

中关村最受尊敬IT机构推介

cathayan.org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转载请保留此说明。谢绝商业转载。
在这个地球撞彗星的大日子里,本站特别推出2005年中关村最受尊敬的IT机构。先生们,女士们,获胜者就是:

newsmth.net

newsmth.net,即水木社区,ICP审批证号为京ICP证050249号,于2005年6月29日晚8点正式推出,是一个集休闲娱乐8挂无聊科学技术人文艺术实用社会法律信息等等的网络社区。注册用户超过30万,日常在线超过1万。

该社区目前资产状况不明,无赢利,所以只能称之为机构,如果范围定在公司的话,这个奖项就没有得主了。

该社区受人尊敬的原因在于其内容和社区氛围。这个社区型网站管理松散,全部站务版主均为义务劳动,没有三险一金,不但风险自担,有时还要自己出血,有时甚至要承担来历不明的风险,如请喝咖啡之类。但在这样的情况下,该站内容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不但有技术水平,有学术深度,还有极强的实用性,回复速度也属一流。最重要的是,该社区在全国媒体一贯搞笑和无聊的情况下,独树一帜,不向庸俗低头,不向FQ低头,不向没文化低头,确保所贴内容适合于普通人浏览,而不必担心产生不良后果。其内容中X和E的比例大体同社会生活中同类内容出现的概率一致。同时,该站也证明了正常的内容一样可以吸引用户和保持持续的发展,这是对“大家的屁股都不干净”理论的最有力的反击和BS。

该站能保持如此水准的法门何在呢?其一在于广大网友的热心参与;其二在于长期形成的氛围,一般人不能撼动;其三是版主/站务的个性化管理以及网友的监督。这个经验值得在有文化的网站中进行大力推广。

07/04/05 13:58:16,由 cathayan发表。 本文链接

我的E-Mail


Copy&Paste Exchange

访问CPeX Group

订阅Feed

订阅Feedburner
Feedsky订阅
本站订阅

请登录

导航

cathayan.org Web

最新贴

RIME 小狼毫/鼠须管的极点及五笔拼音配置
Software that rocks or sucks less
一棵热带的树换新叶的过程
几个有用的Vim招术
论语七 述而
Nomacs 图像浏览器
Windows 文件校验
Windows 10 文件批量命名简单方法
Windows 10 文件删除高级操作
本站也算是有响应式设计了

最新评论

Powered by

Powered by Nucleus CMS

版权声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Blog on 27th floor by Cathayan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Powered by Nucleus CMS v3.71. Best view with Mozilla browsers.